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湖北新闻
襄阳: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
来源:信用湖北
发布时间:2017-06-06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工商局围绕“搭平台、抓公示、促惩戒”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主体信用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双随机”抽查、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等工作为重点,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初步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该局先后3次在全省会议上交流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开展协同监管的做法。
用好用足平台 打破信息孤岛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工商局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狠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联动运用,建立工商主导的统一企业信用信息资源中心,基本完成企业信用信息完整清晰的全景画像,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的试点任务,为互联共享交换平台在全省推广运用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为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常态化运用,襄阳市工商局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运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推进市场协同监管工作的通知》,与市信息化办联合印发《襄阳市推广运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工作方案》,明确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运用工作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一些部门“不愿用、不会用、不常用、不深用”等问题,该局狠抓组织领导、人员培训、信息归集、检查督办“四个到位”,提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使用效果。为做好信息归集工作,襄阳市工商局对内重点抓好市场、商广、注册、稽查等业务机构产生信息的归集公示,构建涵盖工商行政管理全过程和业务全覆盖的信用信息平台;对外,由市监管办会同市政务督查室、市信息化办等部门,对市直20个使用信息共享平台较频繁的单位开展综合督查。去年以来,襄阳市工商局先后开展综合督查4次、专项检查6次,制发情况通报5期。襄阳市政府还专门拨款400万元,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配套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登记的机构达到492个,注册用户1565个。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共归集数据3515277条,146家单位接收下载工商登记信息189684条,135家单位上传行政许可信息17500条,103家单位上传行政处罚信息7542条,33家单位上传协同交换信息2888条。
依托“一委一会”加强协同监管
针对事中事后监管中存在的“部门协同难”问题,襄阳市工商局借助“一委一会”,实现协同监管新突破。“一委”即襄阳市市场监管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年初,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委员,市场监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市工商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一会”即襄阳市市场协同监管联席会议。2016年3月15日,市政府批准建立了襄阳市市场协同监管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分管副市长和副秘书长、市工商局局长分别是联席会议正副召集人,市直44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
襄阳市工商局在工作中用活用好“一委一会”这两个抓手,多措并举,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一是拿意见。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和省工商局工作部署,襄阳市工商局代市政府起草并印发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市场协同监管的实施意见》。《意见》对推进部门联动、实施协同监管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定规则。襄阳市工商局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则,出台了联席会议制度、公文制度、信息报送制度、联络员制度等配套制度规范。2016年,襄阳市工商局共组织召开4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1次联络员会议、2次平台管理人员培训会议,44个部门共商协同监管和平台运用。该局还以监管委和监管办名义发文9件,编发简报26期。三是明责任。该局以市场监管委员会名义制定了《襄阳市加强市场协同监管重点工作部门任务清单》,列出27项部门协同监管的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工作时限。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和“一委一会”模式,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组织保障、机制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积极主动,统筹推进。全市上下形成政府主导、工商主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协同监管模式。四是抓监管。该局以市场监管委员会名义印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市场秩序专项治理的指导意见》,与市教育、人社、商务、公安、质监、食药监等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民办社会培训、商业预付卡销售、农资市场、食品药品安全等联合专项执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襄阳市工商局还与多部门协同,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对160余人次“老赖”以及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等实行任职资格限制;对各类评先表彰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信用审查,取消11家推荐资格;受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委托,对企业700余人次参加党代表以及劳模、先进个人等推荐评选开展信用审查,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操作方案 推进“双随机”抽查
为转变监管方式,襄阳市工商局于2016年9月和11月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开展市场主体公示信息不定向和定向“双随机”抽查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该局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方式方法、工作重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引导各地规范有序地开展“双随机”抽查。各县(市、区)局和行政分局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二是强化培训,规范运作。该局以视频会议形式,对县、市、区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抽查软件操作培训,还通过腾讯通和QQ群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该局严格按照“双随机”抽查工作要求,建立基层执法人员库和市场主体名录库,统一录入省工商局专用抽查选号软件,采取分管辖区随机摇号方式抽取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从已年报的336004户市场主体中分别抽取9283户和375户参加不定向抽查和定向抽查。三是依法处置问题市场主体。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有问题的市场主体,该局依法进行分类处置,将公示信息不准确、地址不符、弄虚作假、应公示不公示以及无法联系的364户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863户个体工商户和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异常状态标注,进一步提高了“双随机”抽查的工作实效。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实行地方融...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加强地方融...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天上掉的馅饼...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