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创新执法让“老赖”无处遁形

发布时间: 2017-06-29 | 来源: | 访问量: 20359

来源:信用中国

发布时间:2017-06-28

 

日前,河南省登封市法院通过给“老赖”“定制”手机彩铃,敦促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这小小的一个工作举措,居然让“老赖”讨饶了,表示马上还钱。

 

众所周知,“老赖”是专指欠了别人钱迟迟不还的人。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归还,而是基于某种原因逃避、耍赖、隐匿、转移财产,拒不偿还。笔者以为,给他们“定制”手机彩铃,一来可以通过手机通讯让他们在自己的朋友面前“丢尽脸面”,在精神上予以施压;另一方面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如果是他们新结交的朋友,通过拨打电话,就知道他是“老赖”,自然会敬而远之,避免上当。

 

在现有制度之下,一些无理又拒不合作的人,会绞尽脑汁强钻法律空子或撒泼耍赖拒不执行,这个时候,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在他面前也是形同虚设,那么这样的人是不是就不能惩治了呢?当然不,社会的公平正义绝不是摆设,知道对什么人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最有效的督促他们按章、按规执行,是大家应该思考和创新的方面。你看,即便是“老赖”,面对手机彩铃的声声“相告”,也怕“丢人丢面”。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对于“老赖”也有一套,桐庐县法院为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对“老赖”的惩处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一方面通过公交车视屏曝光、大屏曝光等方式,把他们公之于众,给他们清扫“颜面”,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夜间集中执行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对其名下的车辆、房屋等财产予以查扣,双管齐下,惩处“老赖”再升级。

 

规则之下再创新工作方式,自然能见效,希望这样的举措多多,让更多“老赖”无处遁形。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