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武汉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刚教授: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须各部位形成合力
长江网讯(记者黄琪)“通过这次疫情,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漏洞,我认为,主要问题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并未形成系统的合力。”6月10日,武汉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刚教授说。
他认为,目前我国仍存在医疗归医疗、公共卫生归公共卫生、医保归医保、医药归医药的问题。因此,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这个体系到处都是“缝隙”,给了疫情可乘之机。
加深医院和疾控机构协同合作
王培刚认为,医疗机构应该医防并重,这个“防”,既包括防慢病,也包括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等科室往往在传染病的诊断、筛查等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非传染性科室的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的知识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往,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也相对独立。疾控机构的功能在‘前端’,重点是防,医疗机构的作用在‘后端’,重点是治。过于分离显然是不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的,并且医院具有天然的疾病防控的职责。”王培刚说。
他建议疾控机构加大和医院的合作,疾控人员对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公卫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素养。同时,疾控人员自身也要掌握一些临床知识,让彼此之间知识更对等。卫健部门作为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主管单位,还可以设置“医防融合”办公室,实现双方之间的政策对接。
消除关键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王培刚说:“过去,各级疾控机构所应用的信息系统与其他公卫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信息‘烟囱’和‘孤岛’现象严重。关键部门之间应该消除信息壁垒。”他举例,医院信息系统对每天的患者信息都有登记,发热、咳嗽病人有多少,哪个时间段出现峰值,依此可以判断那段时间出现了新型流感或其他疫情。疾控部门如果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可以针对突发疫情作出及时处置。
此外,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也存在信息不畅通。他建议加强数据应用,提速升级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有需求的机构,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推动基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多元化建设、多层次布局。通过远程的医疗会诊、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形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和精准性。
对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
2020年3月5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王培刚认为,“如果能推行总额付费、结余留用,那么医联体、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将有动力去做预防这件事。这将有利于推动医防结合和分级诊疗,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双重基础作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居民多数的基本健康问题在基层解决”。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