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工作动态

优化服务,暖企便民,推动教培行业 化“危”为“机”

发布时间: 2020-09-04 | 来源: 武汉市信用办 | 访问量: 34051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市高度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出台暖心政策,做实帮扶措施,全力护航培训机构活下去、发展好,为教培行业科学转型注入动力、释放活力,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鼓励开展线上培训促转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服从防控大局,全面停止线下培训。结合机构现状和学员需求,在上级有关政策尚不明晰的情况下,于2月10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服务的通知》,允许校外培训机构在疫情期间将线下课程转为线上服务,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发布该类型政策的城市,培训机构和学员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至目前,我市每日始终保持有近500个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线上服务(约占校外培训机构数的1/3、学员数的3/4)。我市教培行业由此化“危”为“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MO模式变革悄然成为该行业实现增长的新动能。

二是出台系列纾困政策渡难关。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校外培训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90%以上的机构租赁场地办学,持续的教师工资和租金压力,让大部分机构难以为继。尤其是没有开展线上服务占比2/3中小微培训机构,几乎完全失去收入来源,依靠举办者的持续投入已无法维持。为了让培训机构能够活下去,4月21日印发《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措施》12条,从公共财政扶持、房屋租金减免、金融和税费支持、社保支持、稳岗就业、水电暖气政策支持等方面及时建立培训机构救助纾困机制支持培训机构渡过难关。为了缓解机构资金周转压力,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市第二、三批纾困资金支持对象,一大批培训机构因此获得纾困贷款。上述政策的出台,使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存现状明显好于预期1月23日至今我市由教育部门审批管理的培训机构因新冠疫情倒闭或终止的仅12家(占教育培训机构总数的0.8%)。由于政策宽松、措施实惠,此期间我市新审批校外培训机构140家,在确保稳定发展的同时教培行业实现逆势增长。

三是有序推进线下复课保运转。尽快实现线下复课是校外培训机构活下去的关键。在省、市指挥部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复课不得早于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复学的情况下,省、市指挥部发布通告同意校外培训机构先于小学、幼儿园线下复课。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复课指南30条、评估认定标准11条以及应急处置流程、师生健康登记、机构申报承诺等相关文件,并7月1日召开全市1000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复课工作视频会,进一步明确复课的对象、标准、流程及相关要求等,指导机构全面加强防疫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截止目前,全市1486家校外培训机构1217家申请线下复课经各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验收,已有1183家机构准予线下复课。市、区教育部门在门户网站公告复课机构名单,并提示家长选择资质合规,防疫达标的机构培训,为合法培训机构背书站台、助其发展。

四是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树形象。疫情期间,我市与市民办教育培训协会保持热线联络,及时调研了解生存现状、收集意见建议,共同应对困难,并充分调动、积极发挥协会及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在确保一方平安稳定的同时为全市抗疫助攻、为教培行业树形象。疫情期间,该协会从会员单位、个人募集善款8万余,用于资助农村民办幼儿园贫困儿童。在协会的带领下,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疫情以来共捐款、捐物、捐课折合人民币近2亿元,体现了教培行业的社会担当。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全面重启,协会全体会员单位进一步提高防控意识,公开向社会承诺:一方面建立家校健康联动工作,与家长时刻保持密切联系,为孩子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主动公示证照,严格执行防疫安全标准,履行复课申请程序,坚守规范办学道路在招生宣传、收费退费、教学内容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地方的相关要求。

五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保主体。疫情让我市各行各业损失惨重,市民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导致学员和培训机构之间的收费纠纷陡增,1月下旬以来受理各类涉及培训机构的收费纠纷近1000件。我市一方面坚守底线,对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直面群众关切、主动沟通协调、解决合理诉求、努力化解矛盾。在困难矛盾交织的情况下,1至8月份受理“市长专线”、“城市留言版”、“阳光信访”“局长信箱”等平台的各类问题诉求98%以上得到了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保市场主体,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一般性违规,更多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等手段引导其规范,慎用少用取缔、撤销、查封、停止招生、加重罚款等“顶格处理”措施。对尚处于办学状态的校外机构遭遇学员退费挤兑的,积极协调双方妥善处理,探索延期退、分期退、折算成其他服务等办法,让机构有喘息空间,尽量避免其因挤兑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