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国内新闻

黑龙江伊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新型信用监管

发布时间: 2020-09-17 | 来源: 信用中国 | 访问量: 32382

伊春市高度坚持“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原则,以信用制度建设、信用信息公示、“红黑名单”认定管理、信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及专项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制度设计

该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市整改工作台账,持续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信用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用宣传及诚信文化建设等工作;连续召开了信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信用建设座谈会,对该市信用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市信用信息共享系统调研会、信用平台建设推进会等会议,不断强化对信用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紧密配合、协同共进,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良好局面。

印发了《伊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指标》,采取月统计、季通报的形式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的考核,在“双公示”、信用工作考核、诚信宣传教育、信用监管等方面出台方案制度11个,成员单位制发信用相关文件82个,县(市)区制定辖区方案制度35个,市人社局、交通局、友好区等在出台行业(辖区)方案基础上,制定实施信用监管制度。出台了《伊春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信用建设制度框架。

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信用监管

该市生态环境、卫健、住建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共享疫情信息,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及定点医疗机构环境信用监管。市场部门对全市外卖平台进行约谈,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保障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嘉荫县公安交警、环卫、邮政、申通、美团等14家部门企业建立警企联合管理机制,推行骑手文明交通记分制。友好区组织辖区医疗药品销售企业召开集体约谈,消除药品流通安全风险隐患。

该市市场、税务、交通部门持续推进“红黑名单”认定管理和信用分级监管,通过“信用伊春”网站向社会公开“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纳税AD级名单”。市场监管系统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824户,累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462户。税务部门评出A级纳税人135户,D级纳税人751户。交通部门对43户出租企业、153户汽修企业、11户客运企业、39户货运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价。

开展专项治理,深化联合奖惩

年初以来,该市教育、公安等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育部门成立了随机检查民办教育机构包片小组,对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专项检查,查处了2起失信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并在全市通报。公安部门开展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交通领域失信行为专项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及假药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破获相关案件100余起,查处交通违法行为7470起,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让危害群众利益的违法失信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6月中旬,该市建设完成涵盖36家单位在内的市级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录入国家级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40余个,逐步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流程。市税务局提供“银税互动”贷款申请、审批、授信、放贷“一站式”服务,帮助90户守信企业申请贷款9787万元。市市场局对106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法人实行3年内不得担任公司董监高职务的惩戒措施,市卫健委、南岔县根据要求对被推送的主体给予了相应奖惩措施。

服务企业发展,推行容缺受理

该市金融、财政、发改、工信、卫健等部门建立疫情防控信贷支持重点企业名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医疗贷”“白衣贷”等产品,为格润药业、忠芝集团、林宝药业、宝宇生态等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发放贷款2.55亿元,同期推行涉农金融机构“线上”渠道办理业务,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5.09亿元,切实发挥出信用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该市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人防等部门在相关领域持续推进信用审批容缺受理机制。疫情防控期间,人社部门实行业务办理“容缺机制”,对由于特殊原因缺少要件的参保企业,给予先办理后期再通过微信、邮箱提交电子版材料的便利。公安交警部门实行驾驶证期满换证容缺办理,对暂时无法提供身体条件证明的,先予办理驾驶证换证,允许申请人在疫情结束后补交身体条件证明,既节约了服务窗口资源,又降低了群众到人多场所交叉感染的风险。

宣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氛围

根据《伊春市2020年信用宣传活动方案》要求,该市在十大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市人防办开展了首席专员信用宣传服务,在大厅办事窗口开展“守信用、利发展、共促文明”诚信主题宣传。该市市场局、交通局、公安局、人民银行、金林区、伊美区等各自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了诚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信用修复,提供信用保障

出台了《市场主体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试行)》,在“信用伊春”网站开辟了“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并由该市营商环境局安排专人24小时受理企业信用修复,市应急局、乌翠区等部门(县区)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工作,帮助相关失信主体进行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全市18家被行政处罚企业通过线上进行了信用修复申请,上半年,共计完成了28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为企业继续良好发展提供了信用保障。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