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诚信文化 >社会诚信文化
优化文明供给 涵养满城春风
金秋时节的黄陂,街道、楼栋干净整洁,随处可见一抹“志愿红”;美丽乡村“一村一韵”,文化走廊、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热闹非凡,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文化活动,文明新风正吹遍黄陂的大街小巷,吹进千家万户。
去年5月,黄陂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推进,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开展以宣讲理论政策、组织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人文关怀为主的文明实践活动。
黄陂区通过城乡一体化推进,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加强供需对接,盘活用好各类资源,打造项目清单,统筹调配多样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经过整合的千余处阵地上,搭建起五大服务平台;10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社区、村湾;300多个常态化服务项目,书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做什么、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的“黄陂答卷”。
黄陂区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了样本,激发了全区的内生动力,丰富了文化生活,涵养了精神,推动了发展,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党的“好声音”唱响在黄陂每个角落。
线上线下融合
发展推动文明实践 供需精准对接
“我的伢今年读三年级,平时喜欢玩轮滑,能不能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比赛? 让小朋友既能增强兴趣,又能锻炼身体。”9月22日,黄陂前川街居民陈女士在掌上黄陂App的“你呼我应”栏目下留言表达愿望,第二天就收到了区文明实践中心的回复:您好,我们已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系,他们将于近期组织青少年轮滑比赛。
在手机上点开“掌上黄陂”App,就能在菜单栏找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入口。这一板块设置的“你呼我应”栏目中,已有数百条群众留言的需求。这些需求由区文明实践中心专人收集归类,集体研判,成熟的项目通过区志愿服务队直接完成,一时有困难但又合理的需求,则通过中心孵化器孵化,成熟后派单上门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中心组织提供各种服务、活动100多次。
为了广泛收集群众需求,精准提供服务,黄陂区融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两个中心”建设,把志愿服务模块优化进融媒体便民服务,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与群众“一键相连”。
考虑到部分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不会上网,黄陂区所有的试点所、站统一试行“三个一”办法:配备一名文明实践专干、设置一个微心愿记录本或微心愿墙、一天收集一次群众需求,经实践站研判形成菜单,再进行网上网下配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中心、所、站组织提供各类活动、服务500余次,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文明实践走深走实。黄陂区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服务模式,转向精准滴灌,根据收集需求开展系列组合活动,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调整优化,让老百姓真正便于乐于参与文明实践、分享实践成果。
平台资源整合到位
推动文明实践 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9月23日,前川街道德兴社区开展了一场防范非法集资的讲座,居民熊华幺听完后受益匪浅:“讲得通俗易懂,我们再不上金融诈骗的当了。”这场活动由区金融办、金融企业和社区联办,并形成了“打假防骗”项目,经常在各社区开展。
德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全市首个挂牌试运行的实践站。该站点以党员教育活动中心、红色大舞台、妇女之家等社区活动场所作为支点,整合辖区单位惠民资源,打造文艺、义诊、培训、讲座等实践项目,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在文明实践站的网络平台上点击自己需要的项目,并享受到该站提供的优质服务。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动员能力,健全文明实践联席会的平台资源整合功能,会同区文明办,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机制,是黄陂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一大亮点。通过整合阵地资源,按照“部门建、街道管、中心用”的原则,对区、街乡、村(社区)和各部门的各类别,共计1000多处阵地进行盘点归类,整合为具有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普服务、体育健康服务五大功能的服务平台;同时,通过整合部门各种惠民资源,推进单位、企业以及各行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围绕群众难点焦点问题,设计服务项目。
对于实践所、站,要求结合自身特色资源,创造性打造特色项目,做到一地一品。如德兴文明实践站打造的“民生讲座”、武湖实践所打造的“社区大厨房”等。截至目前,中心和所站共打造了理论宣讲、农村政策咨询、法治宣传教育、科技宣传指导、爱心助学、文明礼仪、劳动争议咨询等300多个极具个性化的惠民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运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像一个“中央大厨房”,它将分散在各处的惠民资源整合成项目菜单,通过“点单派单”的方式,由中心、所、站把各部门的惠民资源有效、有序、有针对性地投放到村、社区,增强了文明实践的时效性、实效性。
夯实志愿服务力量
推动文明实践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国庆节前,武湖街道组织辖区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了一场“我爱长江”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名志愿者沿着长江岸线武湖江滩清扫垃圾。他们中有党员、大学生、企业员工,还有村里的能人贤人。志愿者邓文胜干劲儿十足,他说:“人人都是志愿者,从我做起,让咱武湖的‘颜值’越来越高!”
志愿者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形式。黄陂区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依托文明实践三级架构纵向发力,建立由书记担任队长的总队、分队、小队三级队伍的同时,依托文明单位自身资源禀赋,结合群众需求横向发力,打造了883支涵盖300多个具体服务项目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
在持续化的文明实践活动中,黄陂区坚持以基层群众为主体主力,广泛动员青年、律师、教师、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热心人等群体参与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群众化。这些志愿者来自群众,了解群众,他们用群众听得懂、喜欢看、真受益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工作队”,让文明实践更聚人气、更接地气、更有底气。
现在的黄陂每个街道、社区、村湾都有自己的志愿服务队,人人身边都有志愿者,他们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响应群众诉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河街道的陈晓荣原是家庭主妇,她创办起书画志愿服务队,吸引了村民、退休教师、理发师纷纷加入,逢年过节他们走乡串户,免费为村民写春联,这支队伍已成为街道一块金招牌。长轩岭街的居民杜有原,原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木兰文化公益宣讲,组建了一个木兰文化研究会,他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进社区、学校,掀起一波木兰文化热潮。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组建的“信用兄弟”志愿服务队,其“信义织梦支教团义务支教”项目获评武汉市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诚实守信的精神和回报社会的行动在全区各类企业和行业中推广。
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推动文明实践 活动品牌化常态化开展
“赞歌响彻九霄云外,亿万人民情满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首黄陂话版湖北渔鼓《十九大报告满目新》让人印象深刻,这是黄陂区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周三有约”活动品牌的保留节目,每每上演,台下观众都是一片叫好声。去年“周三有约”文艺志愿者宣讲队获评中宣部2019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除了“周三有约”,黄陂区文明实践中心还开展了“新乡贤巡演巡讲巡展”“金秋文艺汇演”等多项品牌活动,今年还特别开展了“文明实践 周三有约特别节目——最美逆行者巡演巡讲巡唱”和“文明实践立德树人——抗疫故事百校百场”品牌活动,受到群众和老师学生好评;与此同时,一批文明实践所、站也纷纷开展系列品牌活动。
王家河街道文明实践所开展“红色面对面”活动,以阳光驿站为依托,发挥本地丰厚红色文化优势,组织华农学生常年驻站轮岗开展小规模、接地气、面对面的宣讲活动;横店街道建国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站企一家亲”活动,与周边企业联建联动,实践站志愿者组织居民进企业学习技能、学习管理,帮企业外地职工照顾老人、孩子,增强年轻职工归属感,实现生人变熟人、熟人变亲人的转变;李家集街道文明实践所开展“泥塑幼苗”活动,在泥塑之乡的基础上,开展泥塑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传承泥塑技艺与文化,让传统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姚家集街道杜堂村文明实践站开展“靓丽杜堂”活动,发挥山水资源优势,组织村民开展文明旅游宣传与服务,引导村民自发美化乡村环境、树立文明新风。
9月23日,中国文明网以“一周一主题 武汉黄陂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为题,报道黄陂区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利用周末工作之余时间,“一周一主题”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全城共做一件事 清洁家园大扫除”“千家万户大宣讲 我为创城献力量”“节俭惜福好风尚 文明健康有你我”“彻底清除牛皮癣 我给城市洗净脸”“尊老爱幼手牵手 文明路上齐步走”等集中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常态化项目,黄陂区将在每月最后一周固定开展“月末清洁家园”,其余周末集中志愿服务与传统节庆日、重大纪念日、重大赛事展会等活动紧密结合,做好志愿服务主题策划并认真实施。
如今,黄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品牌项目,从中心到所、站,实现了中心多项目、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真正让新时代文明新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吹进群众心坎。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2024“荆楚最美基层民(辅)警”...
实时热点 山寨App的圈钱圈人套路,你避开了...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推进高效能...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实行地方融...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加强地方融...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高标准...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