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武汉提供实践样本

发布时间: 2020-12-18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19797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城市,更是志愿者在全体人口中占比很高的城市。”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翼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翼表示,在现代社会,志愿者是社会服务供给的主要生长点。志愿者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社区化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志愿服务质量的高低。疫情防控期间的武汉志愿者,经受住了大考,反映了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在各条战线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服务作用,显示了志愿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武汉社区封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基本消费活动的正常进行。”张翼说,在党建引领下,广大志愿者自动对接社区、精准帮扶、投递运送生活资料,满足了居民需求,稳定了人心,起到了群防群控作用,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现代志愿服务的特点,就在于组织化、专业化、法治化和社区化。”张翼评价说,疫情防控期间武汉的志愿服务,就体现出了强烈的组织化特征。组织起来的志愿者,能够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调整志愿服务的供给,将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密切结合,解决居民最迫切需要的问题。武汉在应急管理时期的志愿服务,还体现出了强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特征,尤其是在医疗志愿服务、教育志愿服务、心理慰藉志愿服务方面,展现了志愿服务体系与志愿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在随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体现出了从应急治理到常态治理的转型特征。“这些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对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社区化推广,对全国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会副会长魏娜:

突发事件中志愿服务

“武汉经验”高效规范值得推广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武汉,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无私无畏地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向武汉的志愿者致敬!”1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研究会副会长魏娜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魏娜观察发现,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的志愿服务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疫情防控初期,志愿服务活动更多是志愿者的自发行为。如“最美快递员”汪勇看到一名医务人员下班打不到出租车的消息,便开始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随后,他还组建了医护服务群,为医务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进入第二阶段,文明办、共青团等组织面向志愿者发出号召,指导志愿服务工作有序展开。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武汉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短短一周内报名者达到7万余人。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也在全市招募了2.3万名青年志愿者。

到第三阶段,社区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志愿服务活动也随之主要在街道社区展开。这个阶段,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行动起来,深入社会的“毛细血管”,分担社区工作。比如在社区居民吃菜成为难题时,“90后”志愿者苍禹威主动请缨,义务为居民买菜、送菜。

大灾大难面前,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守护家园,民间志愿服务热情得到极大迸发;文明办、共青团等组织积极作为,组织发动志愿者,迅速形成志愿服务合力,推动志愿服务规范有序开展;志愿者广泛深入参与社区服务,为志愿服务长久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积蓄了未来发展动力……魏娜认为,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做法,为我国未来应对突发事件时,高效、规范开展志愿服务积累了可复制推广的“武汉经验”。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