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居民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资源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杏 通讯员高萍芳)“‘大医生’来了,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很方便。”2月9日上午9时,青山区红卫路街奥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暖意融融。前来就诊的八旬老人万贤安高兴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里能看好病,不用跑远路。”
万贤安患有老慢支,又因患长年性肩周炎需定期做康复治疗。9日上午9时30分,他从家步行来到奥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朱珊珊帮他看看康复情况。
朱珊珊摸摸万贤安颈椎、再转动转动他手臂,边检查边问:“这儿疼不疼?有没有不舒服?自己能爬楼吗?”在耐心询问检查后,朱珊珊告诉万贤安恢复得不错,同时嘱托社区医生为患者做基本康复治疗外,还需针对患者存在的老慢支问题辅助呼吸训练。
得到医生的肯定答复,万贤安很高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有大医院的专家看病,心里踏实了许多。”
在接诊万贤安时,45岁的徐静早已在诊室外翘首以盼。最近她因腰痛得厉害而犯愁,听闻省人民医院专家来社区了,赶紧过来看病。她告诉记者,省市医院的大医生下沉社区,对于平时工作忙的她来说,节省了在路上奔波时间。
记者注意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呈列着一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坐诊时间安排”,上面写着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创伤外科、眼科等10个科室的医生坐诊时间安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派干部、武汉市第九医院副院长柳玲告诉记者,为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从2016年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会定期下沉至如市九医院、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每月也会对居民公布专家坐诊时间。
2016年,柳玲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派专家下沉青山,负责医联体建设工作。“那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气不旺,慢病‘管不住’,患者不愿来。”为提高青山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柳玲开始推动更多专家下基层坐诊。以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共有575人次下沉坐诊,门诊接诊4507人次,门诊手术带教246台。
截至现在,青山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建立了城市医联体四级网,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并落实分级诊疗,青山更多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资源。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