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个人信用 >新闻轮播

“江夏好人”故事感动人心

发布时间: 2021-03-15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7645

危急时刻“抱火”救险

——罗安玉

罗安玉,江夏区法院执行局执行员。2020年2月19日10时20分,纸坊街站西社区盐坊里出现火灾突发事故,火高2米且向周边民房蔓延。危急关头,下沉干部罗安玉拎起两个灭火器赶到现场,冒着烈火,顶着浓烟,第一时间冲进火场。在消防队还未赶到、火势未能得到控制之时,燃烧的煤气坛成为了爆炸隐患。罗安玉不顾个人安危,徒手抱起煤气坛就往房外巷道跑,来回抱出了4个煤气坛,避免了一场爆炸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队员赶到时,他又爬上房顶帮忙安装消防水管,全程协助灭火清理现场。

疫情防控“摆渡人”

——严胜强

严胜强,武汉云峰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疫情暴发后,严胜强捐款累计超过30万元,还先后加入江夏防疫志愿者团队、亚洲车神抗疫车辆抢修志愿者突击队。他走上战疫一线,客串货车司机、搬运工,免费为一线抗疫车辆提供应急抢修服务。2020年2月9日,湖北一企业捐赠了30吨大米给江夏,严胜强和其他志愿者将一袋袋大米搬运到车上,然后开车送至各个社区。“虽然辛苦,但所有付出都很值得”。随着武汉复工复产,严胜强又积极为其他还未复工的企业提供信息对接和复工指导,并积极参与推进复工复产。

助力物资入汉的90后社工

——田友君

田友君,无国界社工湖北慈宁服务处活动干事。疫情期间,田友君发起了“江夏友益公益践行者”俱乐部,并第一时间加入武汉市社工联合会组建的线上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心理援助和支持群。同时她积极联系各方资源,前往孝感运回大量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再通过各个志愿者分发到武汉各区域的医院、社区。农历正月十四晚,田友君的舅舅因病去世了。那晚她第一次亲历亲人的离世,悲痛不已。次日,没有休息的她收拾起悲伤,又奔忙在运送物资的路上。如今,疫情逐渐好转,田友君仍活跃在社会公益行动中。

年过半百的防汛女“战士”

——卢  萍

卢萍,江夏区新河口船闸职工。自1988年入职起,卢萍勤勤恳恳在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了30余年,从2017年到2020年,已连续四年参与防汛。去年,卢萍主动请缨,申请到汛情严重的新河口船闸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一顶草帽,一把铁锹,就是她的护堤装备;将足迹踏遍渠堤,不放过一处隐患,就是她每日的工作任务。2020年7月12日13时许,卢萍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汇报,并与应急抢险人员抬卵石、运沙袋封堵漏洞,奋战近20个小时。战汛以来,卢萍从未离开过防汛一线,持续战斗在斧头湖新河口船闸上,其间更有三个夜晚通宵坚守。

网销老酒脱贫帮困的

新一代非遗传人

——柯  进

柯进,安山街红灯村后备干部。柯家老酒选用优质稻谷、高粱,以古法手工酿造。作为第三代传人,柯进年幼丧父,哥哥重残,进入大学后,他兼职、做小生意以减轻家庭负担。2015年,柯进家成为安山街红灯村第一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后的柯进一边在外打工,一边开拓柯家老酒的网销渠道,不到半年,酒的销量上升,摘下了穷帽。入选村后备干部后,柯进在工作之余申请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完善酒坊设施,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让留守劳力就近就业。2019年4月,“柯进生态原浆酒制作技艺”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心助人的残疾修鞋匠

——胡国华

胡国华,江夏区残联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他10岁那年因脊髓灰质炎,双腿落下残疾。妻子因病去世后,在残联的支持下,他租了个门面,一边修鞋一边卖鞋。自2005年当选肢协副主席后,胡国华竭尽全力为残疾人撑起一片爱的天地。他不顾自己身患残疾、靠修鞋养家糊口,自掏腰包2万多元,先后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30多户。2009年起,他开始资助一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直至其毕业。2013年初,得知江北一小女孩的父亲罹患脑癌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胡国华又担负起小女孩的学费支出。此外,胡国华还热心帮助近200名残疾朋友就业。

用生命诠释担当的好法官

——张国刚

张国刚,江夏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党支部书记、四级高级法官。2020年10月28日,他在工作期间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7岁。1983年进入法院后,张国刚从书记员做起,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庭长,每天除了办案就是学习。为一个天花板漏水的案子,他带着书记员晚上上门一家家调解。和张国刚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律师好意邀请张国刚搭顺风车,张国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从没接受过一次。他说,“不吃不喝不拿,我判案才有底气。”据统计,2018年4月至今,张国刚受理案件607件,结案521件,调解撤案33件,平均审理天数47天,无一举报投诉,无一办案质量差错,无一超审限办案

2020年,江夏区共评选产生了9名“江夏好人”。他们中有来回抱出4个煤气坛、避免了一场爆炸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下沉干部;有年过半百却踏遍渠堤,不放过一处隐患的防汛女“战士”;有热心帮助近200名残疾朋友就业的残疾鞋匠;还有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担当的好法官……每一位“江夏好人”的背后都有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时代的感动。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