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我市民事审判平均减少十余天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勇 通讯员王田甜 张英)27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诉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经试点改革,我市法院民事一、二审平均办理天数去年分别减少20.1天、11.9天,平均减少十余天。
2020年1月,作为全国民诉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单位,武汉法院启动五项试点改革,优化办案程序。其中包括:
优化司法确认程序,推动多元高效解纷。加强特邀调解名册管理,将工会、律协、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及心理咨询师等纳入特邀调解组织,充实特邀调解力量。依托“互联网+”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在线调解平台解决纠纷,实现纠纷化解与司法确认“零跑腿”。
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快速便捷终局解纷。首创“小额诉讼助理”制,加强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引导。优化诉讼流程,为当事人提供要素式起诉状模板,探索适用“要素式”“门诊式”庭审。试点以来,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16.5%,简式文书适用率79.2%,平均审理天数为29.5天,接近法定审限的一半。
完善简易程序规则,繁简案件有效衔接。创设“三层分流网”对案件筛选分流,推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之间形成合理梯度,实现繁简案件有序衔接。
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在全国率先制定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独任制审理的规定,细化程序转换后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情形,实现审判组织精准匹配。
健全电子诉讼规则,提升群众诉讼体验。在全市建成41个互联网法庭。依托市法院新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智能导诉、约见法官、自助阅卷、文书辅助填写等10余项功能一体集成。升级武汉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平台,在线提供立案、保全、鉴定等服务,为当事人提供全域、全时诉讼服务新体验。与市场监管、邮政、公证等单位合作,推进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办理,切实提升送达效率。试点以来,全市法院在线立案率32.8%,电子送达率46.3%,电子送达裁判文书案件7828件。
据统计,2020年,全市法院民事一、二审平均办理天数分别减少20.1天、11.9天;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化解纠纷74417件,占一审民事案件结案总数的67%。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当心兼职陷阱!青海互助一女子被骗9...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