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21-07-02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19816

“百年来,黄陂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一批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在黄陂人民心中,留下特殊的红色印记。下面播报红色故事:黄陂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黄陂三合店支部……”在黄陂区横店街车站社区,早上8时,广播里会定时响起红色故事。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每天听党史学知识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多亏了黄陂区大数据中心为社区安装的‘云喇叭’,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党史教育。”车站社区副主任汤惠芳说。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带领全区“智慧”学党史,为群众“云端”办实事,黄陂区大数据中心积极搭建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迅速升温;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任务,促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质效提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走深走实。

    线上线下齐发力 党史学习新体验

    4月23日,黄陂区大数据“初心堂”第一课开讲。区大数据中心机关、横店街车站社区、李家集街郑店村与攀升科技公司共设四个会场,基层党员们齐聚“初心堂”,云上学党史。湖北大鼓市级传承人吴健唱党史,全国道德模范杨小玲讲党史,社区、村、企业党员谈感受,四地同屏话“初心”,氛围格外热烈。

  开展党组织生活、查阅党史资料、“云”上党课,在“初心堂”都能实现。这里不仅是大数据中心党建品牌的展示窗口,干部职工的精神家园,还是一个线上学习教育的大课堂、党性锤炼的“云”阵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心经常在此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党史影片、诵读党章、“党史”知识测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活动,起到“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的效果。

   中心通过升级线上平台,与下沉社区、对口扶贫村等基层党组织,共建起“云党支部”,实现云上党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做到学习传达及时、标准一致、交流互动、内容系统,让优质党课资源延伸到社区、村。线下,大数据中心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采取专题辅导、个人自学、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读原著、学原文、访原址、悟原理,令全体党员对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有了更新认识、更深理解。

探索服务新模式 聚焦民生解难题

6月29日,黄陂区李家集街郑店村刘彭家砦的村民刘水清早早赶到自己的庄稼地里,看着丰沛的水流奔涌向田间,激动地说:“感谢区大数据中心支持升级改造的灌溉机站,插卡就可以抽水,省时省力,今后再也不用为灌溉用水发愁了。”

5月下旬,黄陂区大数据中心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郑店村刘彭家砦、小王湾2个村民小组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随后,中心迅速与街道、村委会对接协调,投入资金提档升级现有灌溉机站泵房,将水泵更换升级为30千瓦大功率水泵,对生锈破损管网进行替换,增加配电控制柜、电缆线等设施设备。历时一个月,灌溉机站完成升级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郑店村两个村湾670亩种植土地的灌溉用水需求。

结合学党史、办实事,大数据中心还积极探索建设智慧社区新样板、社区微治理新模式、便民服务新路径。大数据中心在横店街车站社区启动“云健康”服务平台,预约远程会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建设“云智慧”充电棚、桩,解决两个小区居民停车难、出行难、充电难问题;安装“云喇叭”系统,发布信息高效便捷;安装“云感知”视频监控,摄像头全覆盖、无死角;打造“云便民”服务体系,线上可查询社区服务信息,针对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还量身定制党员志愿服务卡,为百姓服务“不打烊”。

通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黄陂区大数据中心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