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12-23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37656

 ■ 市纪委监委机关

    作风监督再出实招

    “体验式”暗访护航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机关坚持围绕武汉高质量发展大局履职尽责,通过创新陪同企业办理的“体验式”暗访监督模式,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为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3月中旬,刘先生先后4次网上提交企业名称预审,均因“与其他公司名称相近或相似”理由被驳回,同时在各民意平台也有不少类似企业注册难的投诉。单从线上问题描述,难以直观了解作风症结,线下单一“暗访”也很难“情景再现”企业受阻的具体问题,“体验式”暗访专班由此组建。

    3月30日,专班人员陪同刘先生前往某区政务中心,现场申请一次性预审多个企业名称时再次遭拒。表明身份后,工作人员才同意进行查询比对,并最终为其办理了营业执照。暗访发现的“企业名称预审渠道单一”问题也被反馈至责任单位,并在《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予以曝光。

    类似陪同企业办理的“体验式”暗访已累计开展94次,发现“店小二”意识不强、审批流程不优、网上办系统不畅等各类营商环境问题57个,均逐一督促整改。部分典型问题还制发全市通报,形成震慑。武汉利迪晨卓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体验式’暗访省去了以往投诉层层转办的时间,现场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 市委机要保密和档案局

    推动人事档案平稳移交各区

    涉及40余万名国企退休人员

    多年来受企业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原有体制的羁绊,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大多未经过规范化整理,有的甚至存在保管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成为制约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的“拦路虎”。

    《武汉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国企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移交给接收区集中统一管理,明确由市委机要保密和档案局负责指导各区、国有企业做好国企退休人员档案规范整理、数字化处理及移交和接管工作。

    承担这一重任的该局业务指导处将破解这一难题列入支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数字化和移交工作操作规程。党员干部深入40余家企业和15个区(功能区)档案馆、人力资源局、管委会,实地指导和培训。深入长航集团、武钢集团等央企及市产业投资集团等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受到广泛赞誉。长航集团职工退休办负责人刘定强说:“你们认真细致的服务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帮企业解决了大难题。”

    40余万名退休人员档案已规范整理完毕移交到各区保管,从根本上解决了国企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负担沉重、利用不便的历史遗留问题,此举得到国家发改委体改所、财政部湖北监管局等部门肯定。

    ■ 市科技局

    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生态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全程“网上办”

    12月20日下午2时,武汉泛海费尔蒙酒店工作人员与酒店新聘的法籍人士,来到市民之家二楼的市科技局外专窗口领取来华工作许可证。从在电脑系统查看办件情况到核对身份、签字、制证、取证,只花了四五分钟,外籍人士当即点赞窗口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据了解,这名餐饮行业的外籍人士近期将开启在武汉的“美味之旅”。

    申请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是引智单位引进和聘用外国专家的重要环节,也是外国专家人才申请工作签证入境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市科技局以创新优服务、以改革优管理,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生态,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申请办理实现“网上办、零次跑”。

    据介绍,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时限已由法定20个工作日减至1至5个工作日,每个事项申请材料均值4份,全部实现一次办,企业“零次跑”,无论是环节、时限、材料还是企业跑动次数,该事项均处于全国领先。

    为适应疫情防控要求,还全部智能化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批、查询,已实现全程“网上办”。

    截至目前,今年该局外专窗口共计审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2307批次,发放工作许可证件1035张。

    ■ 市经信局

    清理企业拖欠账款

    “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必有果”

    今年以来,因疫情带来不确定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有所上升,预防新增拖欠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市经信局政策法规处党支部在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巩固前期清欠成果,着力做好拖欠账款化解和企业投诉问题线索核查督办等,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地见效。

    政策法规处清欠工作专员谢启来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将清欠工作纳入政策清单,明确了投诉拖欠账款的申报对象、申报材料、办理程序等,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了企业投诉渠道,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准确反馈办理结果。对企业来电、来信、来访和上级转办问题线索,依法依规办理,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必有果”,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019年以来,该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数百笔,无分歧账款已于2020年6月30日前全部还清,偿还比例100%,提前完成了国务院减负办规定的2020年底前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的目标任务。

    2021年,办结拖欠民营上市后备企业账款100多万元。受理上级转办件8件、企业投诉问题线索16件,24件案件除1件正在督促协调办理外,其余均办理完成。武汉长丰赛博思钢结构有限公司是受益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说:“你们用有温度的政策和有力的服务,切实为民营和中小企业减轻了负担,解除了后顾之忧。”

    ■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周峻先锋队”锐意创新

    当好优化涉外营商环境“急先锋”

    “周峻先锋队”,是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外管大队大队长、“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抗疫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周峻命名、吸纳出入境战线9名青年骨干民警组建的先锋团队。

    先锋队成立于2020年初,以涉外服务为重点,两年来,推动建立市、区两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在汉外籍人员提供公安出入境、政务、生活就业等便利服务。常态化指导建立外国留学生实习基地和涉外警务站,助力外国留学生社会化融入,夯实“家在武汉”工程建设完善。今年,先锋队又协同推进打通了3个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推荐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申请推荐渠道,实现外籍人才引进数质双提升。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在先锋队帮助下,驻守天河机场参与志愿者服务40余天的某集团加拿大籍CEO徐先生成功申报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证,他激动地说:“我更爱武汉这座有爱、有勇、有义的城市,我将扎根武汉、服务武汉。”

    为助力经济复苏与振兴,今年以来,先锋队深入全市30余所涉外高校开展反电诈、禁毒宣传,创新融入留学生法制学分考核,开展签证回访和专项清理,为留学生求学营造良好涉外环境。深入重点涉外企业走访、座谈,解决企业诉求34件。为企业外籍员工入境提供便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市财政局

    搭建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平台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受疫情影响,我市中小微企业近两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资金紧缺、经营困难、融资“难慢贵”问题十分突出。

    为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支持和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市财政局立足本部门职能职责,创新工作举措,搭建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信用的融资平台,项目中标人凭借政府采购合同即可获得融资(简称“政采贷”),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困难,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局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多途径宣传“政采贷”政策,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线上融资业务创新发展。政府采购合同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硬核”利器,供应商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直接对接银行,发布融资需求,网上就能完成合同融资。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政府采购融资贷款182笔,共计5.29亿元。

    武汉恒达电气有限公司作为受益企业之一,得益于政府采购的大力扶持,迈入良性发展轨道,总经理罗小勇说:“政府采购的扶持,是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资金出现困难,政府采购及时助力企业发展,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到款快,我们还获得了银行贷款融资支持,公司正朝着规上企业阔步前行。”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辟特殊人才评价绿色通道

    15天从“零职称”直通正高级

    为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汉创新创业,今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湖北省职改办积极争取正高级特评权限,探索开辟特殊人才评价绿色通道,对武汉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亟需紧缺的战略科技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打破职称台阶限制,直接申报评定高级职称。

    该局主动对接有关企业,收集高层次人才申报职称需求,迅速组织实施了企业高层次人才职称特殊评审。从推荐申报到评审通过仅历时15天,66人获得高级职称,其中11人从“零职称”直接获得正高级。58岁的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周博士在拿到职称证书的一刻十分感慨:“在国外多年没有任何职称,没想到临近退休时搭上正高直通车,武汉高层次人才评审的‘加速度’让人感到贴心、暖心、安心。”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进一步简化职称评审程序、缩短办事时限、精简申报材料,让高层次人才在武汉创新创业享受“高规格”人才待遇,不仅赢得人才、赢得人心,还充分体现了职称制度的初心,以及省市不拘一格的决心。

    ■ 市城管执法委

    燃气管家“一对一”服务

    企业报装免跑腿

    天然气的报装和获得用气是一个复杂过程,由于涉及天然气安全管理工作,工商业用户获得用气报装服务手续繁杂、时间较长,这也成为优化获得用气营商环境的一大阻力。

    如何既保证安全,又简化流程,让企业少走弯路、少跑路?今年市城管执法委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拓展服务内涵,督导各管道燃气供应企业为工商客户提供精准“一对一”管家式服务,从申报、设计、施工、验收通气全流程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帮助商户节约成本、节省时间。

    武汉市恒隆广场是华中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3月20日,在陆续接到该商场多家餐饮商户用气需求后,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处负责人田路和市燃气中心的同志督导供气企业提前沟通,进行专人对接,主动联系商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及集中办公的定制服务,并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协助商户优化装修方案,确保用气环境符合安全规范。最终仅用2天时间,3月24日,在开业前完成了共计15家餐饮商户的用气需求。

    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恒隆广场4楼锦里餐饮店的负责人向先生放下了心里的石头,他说:“我们店计划在4月上旬正式开业,之前还担心好几家餐饮集中报装会影响开业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点火送气了。”

    ■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引千亿金融“活水”

    纾小微企业之困

    今年,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紧紧围绕落实纾困贷款贴息这一惠企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纾困贷款投放力度,助力企业摆脱疫情影响,实现稳健发展。据了解,该局已组织各经办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纾困贷款超过千亿,提前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金融一处党支部作为全局“作风建设优秀党支部”,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纾困贷款贴息工作专班,联合8个部门共同印发《2021年度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贴息工作指引》,组织开发机构对接银行及企业需求,加快升级改造“汉融通”功能,确保贷款贴息一键申报、如期开展。

    “取消名单限制 简化申报流程”,一句简单的宣传语,道出了2021年度纾困贷款贴息政策的主要亮点。该局在各区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及媒体的支持下迅速开展纾困贷款贴息政策宣传,先后举办了十余场线下宣讲活动,发放政策宣传折页超4万份,以街道、银行结对包保的形式,满足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贷款需求。

    “纾困贷款贴息政策让企业基本上是零成本融资,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经营效益大大改善。”武汉江满汽车出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春满为纾困贷款贴息政策点赞。

    ■ 市税务局

    不断创新“税保协作”模式

    助小微企业渡难关

    今年以来,市税务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和业务相融合,不断创新“税保协作”模式,助推落实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落实。

    2020年,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党支部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中,了解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苦于缺少联系小微企业的触角,导致政府对小微出口企业的信用保险优惠无法全面送达。针对这个问题,市税务局和信保公司在“保小微、稳外贸”方面共同达成一项“税保协作”合作机制,即通过双方约定的合规协作内容,充分发挥税务机关掌握的大数据优势,对小微出口企业加强信保功能和税收优惠宣传,切实提升小微出口企业出口抗风险能力,稳住数量最多的外贸主体。

    据介绍,通过创新的“税保协作”模式,解决了信息传达不畅的痛点,还为全市小微出口企业送上了免费的出口信用保险和疫情防控期间税收优惠宣传。2021年,完成线下政策宣讲会18场,线上宣讲会1场,实现全市1026户小微出口企业政策宣传“全覆盖”,小微出口企业收单率达到80%以上。

    湖北恒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出口遭受风险时获得赔付,副总经理沈红感慨地说:“知道信保政策,得益于‘税保协作’的宣讲会,在企业遇到出口风险时能够得到赔付,我们的出口信心更足了。”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