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带着实效办复杂事 带着感情办急难事 带着责任办长期事

发布时间: 2022-01-12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2639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武汉市共有约43.8万残疾人,让他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以来是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民生工作之一,也是武汉市残联的工作重点。

    2021年,武汉市残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残疾人证换证、“我要办残障人士业务”一事联办事项、“结对帮扶 助残帮困”“农科助残 乡村振兴”等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落细、落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增强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高效办成一件事

    残疾人换证少跑路

    2019年至2021年是《残疾人证》十年有效期到期集中换证期,武汉市共有约7.95万持证残疾人的《残疾人证》到期需换证。但部分重度残疾人要自行办理换证相关手续困难重重。

    江岸区四唯街五福社区居民张玉兰瘫卧在床多年,无法到医院进行残疾评定。江岸区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核实,经核实后立即代她填写了残疾人证申请表及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病历等相关资料,并将张玉兰的情况与鉴定医院沟通,由评定医生和区、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为她做了残疾评定,通过评定后,新证经由社区工作人员很快送到了张玉兰手中。

    “上门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真是太感谢了!”拿到新证时,躺在床上的张玉兰紧紧握着残联工作人员的手,连声表示感谢。

    为切实方便残疾人换证,武汉市各区残联、卫健部门和承担医学鉴定工作的定点医院积极配合,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和举措方便残疾人办理换证手续。市残联对标残疾人证优化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及省政务办关于“减材料”相关工作要求,制发《武汉市残疾人证高效办理实施方案》,对办理残疾人证中需要群众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对标优化,减少申请材料,服务方便群众,推进高效办理残疾人证换证“这件事”。

    截至2021年12月底,武汉市7.95万需要换证的残疾人已完成7.93万(有部分人员因失联等原因未换),占比99.7%。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审批改革,武汉市残联已实现13类17份证明材料直接调用,3类申请材料直接“硬减”;市、区两级残联组织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较去年分别再压缩25%。办理换证期间,全市各区残联基本实现了社区集中办理和工作人员上门办理相结合的方式。

    ■ 一事联办

    7日内办好残障人士业务

    2021年,我市整合优化“一件事”事项清单,扩大“一件事”覆盖范围,做到全市统一事项、统一标准、统一办事指南,并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提升“一事联办”的智能化水平,让更多群众享受“套餐式”办事服务。其中,由市残联牵头推出的“我要办残障人士业务”一事联办事项涉及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证办理首次申领服务共三个项目。

    2021年10月,从外地迁居到武汉市硚口区的居民胡先生来到该区政务大厅残联“一事联办”窗口,为儿子办理残疾人证。在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胡先生儿子的情况还可以同时享受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胡先生同时递交了“一事联办”三个项目的“我要办理残障人士服务”申请表、儿子的资料和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工作人员迅速将其子的情况录入信息系统,向区残联推送审批,7个工作日后,胡先生顺利拿到了儿子的残疾人证,同时孩子开始接受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所需要的辅具,也按照政策正在适配。

    “这次申办残障事项‘一事联办’,不仅拿到了残疾人证,残联还一并帮孩子办理了居民医疗保险,很贴心,也很顺利!”胡先生感叹,残疾人群体本来行动不便,这一举措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群体,是一项看得见实效、惠及所有残疾人群体的好做法。

    截至目前,市、区两级残联组织在全市共设立15个办理点,残疾人可直接将需要办理的相关项目的申请资料交到办理点,由办理点交由各区残联进行审批,并在7个工作日后完成审批。

    ■ 结对帮扶

    带着感情帮出成效

    对于蔡甸区的李某国来说,2021年是他和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其难忘的一年。李某国是肢体重度残疾人,基本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依靠务农的姐姐、姐夫照顾。

    2021年,市残联系统启动开展“结对认亲,助残帮困”活动,市、区残联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困难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结对帮扶要带着感情帮、带着责任扶,要把帮扶当事业、把群众当亲人,才能‘帮’到点子上、‘扶’出成效来。”市残联副理事长汪克与李某国结成了对子。

    在探访过程中汪克发现,李某国虽然有轮椅,但家门口的三重陡坡和台阶阻碍了他的出行,每次都只能依靠姐夫背进背出,便当即与区残联沟通,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为李某国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将陡坡和台阶改建成了平缓宽敞的坡道,方便轮椅进出。

    在“结对认亲,助残帮困”活动中,市残联党员与全市各区148位困难残疾人结成对子,予以长期关注、定向帮扶。市、区残联党员干部上门走访慰问全市范围内的困难残疾人家庭286户,送去了小家电、炊具、米、油、消暑物资等生活用品用具,协调解决残疾人就业、婚恋、家庭无障碍改造、辅助器具评估等具体问题,切实为残疾人群众排忧解难。

    ■ 农科助残

    赋能残疾人增收致富

    2019年,武汉市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但市残联负责人清醒地认识到,仅靠政策资金扶持是不够的,要想进一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残疾人因残因病返贫,就必须精准施策,采取可持续的帮扶措施,利用科技种养殖及信息技术等为残疾人赋能,增强残疾人产业增收能力。

    2020年8月,市残联联合市农科院采用所属党支部共同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农科助残 乡村振兴”活动,帮扶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四个新城区有一定种养殖生产条件、生产发展意愿的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引领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江夏区肢体三级残疾村民江哲雄是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二支部和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种苗支部的结对帮扶对象。结对以来,两个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多次上门走访慰问、帮助指导,送化肥、送技术、送生活物资。

    2021年8月,江哲雄在“农科助残 乡村振兴”活动指导下种植的8000多公斤香瓜,因疫情原因销售遇困,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支部的党员们迅速联系网络销售平台,积极拓宽香瓜销售渠道,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购买,帮助江哲雄渡过了难关,全年收入增加近万元。

    “农科助残 乡村振兴”活动开展以来,共解决生产生活、康复医疗、就业创业等各方面问题59个,帮助困难残疾群众增收13万余元,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成果。

    武汉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红敬表示:“作为残疾人的‘娘家’、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残联组织理应扎实践行‘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初心和使命。市残联将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残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