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湖北新闻
立足交通禀赋,厚植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武汉:勇当“开路先锋” 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2022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 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今年,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将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大力完善经济枢纽功能,大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大力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努力为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实支撑。
回望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发扬抗疫精神,撑伞干活,克服万难,拼搏赶超,办成了一批民生交通的实事,解决了一批交通发展中的难事,干出了一批事关全局的大事,实现了“十四五”的开门红,并连续第三年荣获“全市绩效管理综合考核立功单位”荣誉称号。
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党员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73件,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局属“两队五中心”挂牌成立,搭建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超大城市交通治理体系构架。
一批国家级试点成功落地。武汉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交通加快迈入国内一流、对标国际新阶段。
砥砺奋进新征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将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切实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切实当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奋进2022年
全年争取完成交通投资超500亿元
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迎难而上,拼搏奋斗,聚焦“1356”工作思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确保全年精彩。
■ 落实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各项任务
紧盯交通运输部批复我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目标,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建设好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积极推动国际通道、公交优先、应急物流、智慧交通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 统筹好全市交通强国战略实施
全面实施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等7个规划,研究编制《武汉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努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 推进交通投资建设 全年争取完成交通投资超500亿元
建成武大高速、武阳高速、硚孝高速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武天高速、武松高速、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B型保税物流中心、机场三跑道配套机坪、绕城高速中州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天河机场三跑道、湖北区域高空管制中心、双柳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京港澳高速鄂豫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 推进枢纽能级提升 加快物流项目建设、降低物流成本
积极申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及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力争全年投资125亿元,加快京东华中电商产业园、中通快递华中总部基地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研究出台武汉物流业扶持政策,力争新增升级3A级物流企业25家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1.5%左右,保持全国靠前优势。
■ 推进国际通道拓展 新开辟多条航线
稳步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力争新开辟5条航线;进一步提高天河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支持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协同对接。推动中欧班列(武汉)健康发展,开行600列以上,新开辟2条国际线路,建设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完成《武汉港总体规划》修编,支持长江邮轮母港建设,巩固培育江海联运、水铁联运等精品线路,深入挖掘长江黄金水道潜能。
■ 推进区域交通发展 新开通2条及以上城际公交
全面落实武汉城市圈公路建设、城际公交运营、交通运输审批服务等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圈内设施“硬联通”,优化出行“软衔接”。持续推进打通圈内“断头路”“瓶颈路”;加快城市圈公交换乘站建设,新开通2条及以上城际公交线路;推进公交卡“一圈通刷”、政务服务事项“一圈通办”,有效增强区域互联互通能力。
■ 推进农村交通发展 完成公路桥梁“三年消危”
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危桥16座,全面完成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任务;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夯实“乡村振兴”交通网络根基。
■ 推进民生交通发展 优化公共交通布局
做好前川线一期和16号线二期开通运营相关工作;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力争建设公交专用道79公里;结合地铁新线布局持续优化公交线网;优化和完善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共享单车考核考评体系,加强考评结果运用,不断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
■ 推动智能交通发展 积极探索交通场景数字应用
推进5G+智慧公路、码头自动化集装箱等项目建设;支持“云上多联”四期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交通场景数字应用。高标准建设武汉综合交通智慧指挥系统、数据资源中心云平台、数据分析服务产品体系,提升行业监测、决策服务能力。
■ 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推进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推进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加快公交充电桩建设;支持阳逻港投放电动集装箱卡车,持续推进工地扬尘、高速路域环境整治。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区、洗舱站、溢油库、“船E行”系统效能,提升船舶港口污染物处置能力;完成47套码头、600总吨以上运输船舶等岸电设施改造,不断扮靓魅力滨江岸线。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行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社会物流达到4.1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超1500亿元,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降低,全年完成物流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全市新增A级物流企业60家;全年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25.14亿元,总里程16509公里,公路网密度214.85公里/百平方公里。
此外,所有持证残疾人均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对标广州、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推行业务协同机制,推进最优办理标准;推行32个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建设交通运输证件到期短信提醒系统,全年累计提醒记录达到16957次。
经梳理,《武汉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改革事项清单》156项改革事项中,涉及交通运输部门牵头事项6个、责任事项32个。今年,武汉交通运输行业将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把握新时代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对标先进一流,久久为功、标本兼治,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简政放权 实施证照分离
今年,武汉交通运输行业将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加快推进“跨域通办”。深化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探索在更多政务服务领域推广在线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做优做实已实施“一事联办”事项,巩固提升服务质效。逐步推动更多事项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推动“线上人工帮办”。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移动办理。
■ 增强服务 实行“免批即入”
全面实行“免批即入”。严格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行政审批与清单相衔接的准入机制,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外,对清单之外的行业和领域全面实行“免批即入”。
继续落实纾困贷款贴息政策。全面梳理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行政奖励、资助、补贴等惠企政策,编制和公布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开展联合验收“一口受理”,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方式。简化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试行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全面实行“免批即入”,简化水路运输经营相关信息变更办理程序。
■ 创新监管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原则上交通运输行业所有行政检查事项应全部纳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管理。修订完善“一单两库”。适时更新抽查事项清单、抽查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名录库。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对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并按规定申请信用修复的,自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和复审,对符合条件的100%修复。
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清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探索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
■ 打破壁垒 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
推进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打破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信息壁垒,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环节信息对接共享,实现运力信息可查、货物全程实时追踪等,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联动。扩大口岸开放,加快汉南、金口港区泊位建设,争取年内申请验收12个泊位。
狠抓物流投资建设。推动京东华中电商产业园、汉口北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实施《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扶持政策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创建服务品牌,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全面落实物流发展支持政策,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实施《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信息对接共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加大物流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增(升级)全国A级物流企业25家以上。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实行地方融...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加强地方融...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天上掉的馅饼...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