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投诉较多APP应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开通APP很容易,取消自动续费却很难。近日,长江日报报道《这款手机软件偷偷扣费2500多元,卸载一年多也不顶用》,并曝光“吸费APP钻空子”行业乱象,引起网友强烈共鸣。
未充分提醒就为用户开通自动续费功能,付费APP是否涉嫌欺诈? 用户普遍反映的痛点问题有无解决办法? 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7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对网友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专家们表示,吸费APP行业痛点亟待解决。
■ 吸费APP应被重点监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新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APP开发者在为用户开通自动续费之前应该做到充分提醒,只有当消费者对相关信息知情并自愿自主的情况下,开通续费功能才是没有问题的。
“商家实际上是利用了消费者容易遗忘的特点,占了消费者的便宜。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由于金额往往并不是很大,很少有消费者会去花费时间和精力维权,大多吃了哑巴亏。”王新刚说,商家其实也一直在琢磨消费者的心理和弱点,导致此类行为层出不穷。
王新刚认为,当此类行为成为消费领域的普遍现象之后,会侵蚀市场健康土壤。他建议,国家对吸费APP行为加强监管,引导商家公开公正透明经营,对于消费者举报较多的APP,其开发者应被列为重点关注及监管对象。
■ 显著告知并不难
武汉市云链智慧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刚告诉记者,用户在订阅付费APP时需要勾选一份电子合同。合同文本一般有好几页内容,有的甚至长达数十页,而且字号很小,很少有消费者会耐心细看合同内容,更不了解隐藏其中的续费扣费规则。
“其实APP开发者可以在技术上做一些设置,更好尽到提醒义务。”徐刚举例,比如当试用期快要结束时弹窗提醒,若消费者同意续费就开通会员,若消费者不想再使用了就结束订阅。还有另外一种提醒方式,当试用期结束时消费者若没有理会,就自动断掉会员服务。若消费者还想继续使用,就续费成为会员。“这些在技术上非常容易实现,但这会触及商家利益,APP开发者是不会主动去做的。”
■ 合同应以用户付钱为前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肖志远认为,从合同角度来说,软件开发者单方面设置的自动续费行为,即便在APP安装的时候经过了消费者同意,但仅仅有这种同意是不够的,因为在安装APP的时候,重要条款需要显著告知,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示而偷偷扣费,此行为就涉嫌欺诈。
“以同意为前提,明确告知并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这应该是APP开发者处理与使用者良好合同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肖志远说,其中尤其须照顾到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所以说APP合同中的付费条款应当以消费者同意、单次的主动消费付钱为条件,“也就是说以用户主动付钱为前提条件,而非商家扣钱”。
肖志远建议,对于普遍存在的吸费APP现象,工信部门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有必要规范付费APP以弹窗提示等显著方式履行告知义务,并按照单次的主动消费付费的方式提供服务,自动连续扣费不应成为一般原则。
同时,肖志远认为有必要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加大执法力度,督促相关的APP开发和运营商及时作出调整,同时提倡通过行业协会来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的商业交易秩序。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当心兼职陷阱!青海互助一女子被骗9...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提升融资信...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