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城市文脉在街区街道创新改造中延续

发布时间: 2022-05-23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12746

看看你的文化活动日程表,就能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正在追求什么,孕育什么,发展什么。

    一座有文化的城市,不仅有文化“大家”,有独特的文化建筑,有舒适的文化空间,有不断更新的文化产业,更应有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文化气质……

    在有着约3500年建城史的武汉,这种体验和气质是什么?

    ■ 从近距离到零距离

    武汉博物馆数量10年增长超一倍

    与文化的距离,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繁荣程度。在武汉,人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数千年前的文化成果。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了武汉。曾在四川读研究生的武汉学院青年教师罗娅婕,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时,看到全国7家博物馆80余件(套)珍贵藏品,感慨说,这弥补了自己前几年在四川时没能看全展品的遗憾。

    在武汉,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每一天都在发生。也是在5月18日,“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武汉大学大二学生曾晋秋成了首批参观者。老早就打算和朋友去敦煌的他,在校园内沉浸式体验、探索了神秘的莫高窟,感受了跨越“万里千年”的文化碰撞。

    事实上,光是武汉本土的博物馆,即便每天打卡一处,可能也要花上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年来,武汉的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各类博物馆数量总计已达124家。在10年前,这个数字是58。

    武汉重视博物馆的发展,努力成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比如,在武汉这个江湖相济的城市里,有着国内首家以桥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桥梁发展的轨迹、桥梁科技的神秘,都能一览无余。

    还有全国、全球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汇聚于此……

    在琴台大剧院,2021全年上演了近200场艺术名家、顶级演出团队及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精彩剧目。与之相邻的琴台音乐厅,琴台音乐节已成功举办十届,来自维也纳、柏林、伦敦等地的全球顶级乐团纷纷汇聚。

    与文化从近距离到零距离,武汉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打造“12分钟文体圈”,让市民在12分钟步行路径内,就能享受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公园、剧院、电影、书屋等场馆服务,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诗与远方”在家门口就触手可及。

    在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光谷,今年4月,首批两家光谷书房开放,可同时容纳155人阅读学习,另有3家光谷书房正在加紧建设。

    ■ 打开视野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一批新的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接续落成

    周末,市民林女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簇新的青山图书馆。在这座武汉今年新增的24小时图书馆内,孩子体验了手作项目,林女士则用了一下午畅游有着30万册书的书海。

    非遗作品展览区、VR智能体验馆……点击墙面的电子触碰屏,就可以快速查询、借阅的智慧书架,想看的书能借也能买,因出众的设计和设置,青山图书馆最近不仅出现在武汉人的朋友圈里,还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成为新晋城市打卡地。

    这样的文化空间一直在新增,一批新的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接续落成,落笔就不凡。 拥有沉浸式空中影院的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已试运行,成为武汉的新文化地标。 日前完成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琴台美术馆,坐落在武汉月湖边,层层叠叠的“梯田”铺满白色砾石,整座建筑物本身,就像从城市地面“长”出来的一件艺术品。

    武汉还整合了全市145处重要红色遗存,发布了《武汉红色旅游手绘地图》,设计推出“伟人足迹”等6条红色旅游线路,开通3条红色旅游公交专线。

    正奋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武汉,还奋力规划着更美好的未来:今年新出炉的《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安排。

    ■ 网红打卡点让百年老街更“带感”

    城市文脉在街区街道创新改造中延续

    明年,华中首家茑屋书店,即将登陆百年商业老街江汉路。作为全球生活方式提案型书店的“天花板”,“茑屋”凭借着其独特先进的审美品位与追求,将每座书店打造成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地标。

    这只是汉口历史风貌区改造过程中引入新兴体验消费业态的一角。也只是对如下问题的探索之一——

    作为长江文明传承的枢纽之一的武汉,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区内的历史街区、历史街道及历史建筑,怎么处理呢?

    老不等于旧。一直以来,武汉坚持保用相济,探索保护性开发的实施路径。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

    “我们宁愿投入多倍成本,也要把历史文化建筑留下来。”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介绍,2014年以后,武汉迈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拼搏奋进阶段,在继续严格保护控制历史遗产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性规划以及综合提升工程,推动历史街区、历史街道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

    2016年,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完成综合改造,再现老汉口风貌。

    2020年江汉路步行街改造升级完成。

    2021年,昙华林片核心区全面开街营业,成功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据介绍,武汉还正接续推进一元片(三阳路设计之都)、首义片、农讲所、八七会址、黎黄陂路等历史风貌街区改造与整治工作,希望彰显武汉的历史文化魅力,引领文创产业集聚,创造一批网红打卡点,铸就江城新名片。

    正在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武汉,不仅努力在经济发展上链接世界、汇通全球,也在不断发力,成为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体验的城市。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