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国字号”工业设计展连续五届落户武汉

发布时间: 2022-07-19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10001

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7月1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五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宣布本届博览会将于8月5日至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尖板眼”将亮相武汉。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字号”工业设计展会,这场国内工业设计领域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参加范围最广的专业展览会五次落户武汉,成为集中展示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最新成果的窗口和国内外工业设计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以展会为契机,武汉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为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推动建设制造强国高地、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

    “当前,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与设计双年展、黄鹤杯大赛等设计创新活动同频共振、互为支撑,在全市形成了‘引领设计未来、驱动绿色制造’的浓厚氛围。”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持续以工业设计创新驱动为源动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 本届博览会提档再升级 3万平方米展区尽显工业设计之美

    从2017年的首届,到如今的第五届,从“中国”到“国际”,从“展览”到“博览”,“国字号”工业设计展会不断提档升级。本届博览会展区面积较上届博览会增加了1万平方米,达到3万平方米,其中,湖北、浙江、山东、上海、武汉展区展览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米。除了继续设有“工业设计防疫抗疫”专题展区外,本届博览会还新增“绿色低碳设计”专题展区和设计品牌“直播”推广区。这些展区将从不同维度展示工业设计取得的新成就,全方位展现设计对产业转型升级、低碳绿色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

    半个月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嘉宾将汇聚英雄城,共同感受全球顶尖工业设计。为突出绿色制造主题,提高博览会国际化水平,博览会邀请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作为支持单位参与博览会的组织筹备。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相关企业预定面积超过往年。另外,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邀请挪威、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外设计师参会分享工业设计新理念和新观点。

    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开幕式、高峰论坛、赛事评奖、新品发布会、“设计师之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8月5日下午,将在高峰论坛上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国际设计机构的负责人、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及专家学者等也将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此外,8月5日晚上,“设计师之夜”将在武汉红T时尚创意街区点亮工业设计之光。届时,精彩专业的演出、前沿设计理念的分享,以及博览会优秀作品发布等多项活动将绚丽呈现,为设计师搭建轻松愉快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营造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届博览会将努力整合工业设计行业资源,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提升品质内涵,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第五届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主办方表示,通过举办本届博览会,将进一步展示我国工业设计的整体发展水平,普及工业设计应用及消费理念,推动工业设计产业交流与合作。同时,充分发挥博览会市场化作用,助力企业提升品牌、拓展市场,以及为促进我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撑。

    ■ 加速设计成果转化应用 众多“黑科技”从展会走进生活

    回顾往届工业设计展会,在全面展示中国近年来工业设计发展成就和企业最新设计成果的同时,也为武汉市的企业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大大提升了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的能力。

    时间回到2020年12月,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上,东风集团、华工科技、小米科技、格力电器、中车青岛四方等全球300多家制造业企业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携最新成果亮相,其中既有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航程可达12000公里的CR929客机,也有获设计大奖的LED智能床头灯和精巧可爱的投掷型灭火花瓶,从大国重器到日常家居,设计之美和“智”造之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工业设计多已转化为现实产品,因为直击产业痛点、紧贴市场需求,不少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这台CT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影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推出的智能“天眼CT”,真正意义上实现医生与患者零接触全流程成像,大幅提高扫描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风险,目前已在国内医院广泛使用。

    同样亮相博览会的高德红外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因为可快速实现体温筛查,目前已被装备到海内外众多的交通枢纽、医院、企业和学校等公共场所,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

    上届博览会上,世界500强企业小米公司直接将展区布置成了样板间,集中展示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目前,在汉口北长江青年城已经交付的1000多套房屋中,就处处可见这些智能家居产品的身影。“待整个项目交付时,将在武汉落地不低于3000套的全屋智能家居,形成15万平方米的智能社区。”小米长江青年城智能家居项目负责人表示,长江青年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模板。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四届展会共吸引近2000家次企业参展,见证了我国工业设计发展步入快车道,一批优秀设计成果从中走出并闪耀世界舞台——东风汽车自主研发的Sharing-VAN量产下线,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的L4级5G自动驾驶车型;中铁科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悬挂式单轨列车,已完成无人驾驶运行试验,至今已成功运行数千公里;摩托罗拉刀锋5G折叠屏手机已在联想武汉智能工厂自主生产、组装、测试、交付,运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 已培育7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武汉多措并举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工业设计在中国起步较晚,还是个年轻的产业,但在武汉,对工业设计重要性的广泛共识已形成,并带动近年工业设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浪尖设计、墨谷整合设计、康佳设计等企业相继落户,D+M工业设计小镇、红T时尚创意街区等工业设计集聚区闻名全国。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发祥地、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设计应用场景丰富、创新生态良好。近年来,武汉把工业设计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持工业设计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工业设计人才,鼓励老旧厂房变身工业设计创意园,全力打造工业设计聚集区,多措并举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早在2015年,武汉市就已设立专项资金,提出打造“工业设计名城”,相继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武汉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武汉市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等一批配套政策,立体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在2015年,首届“黄鹤杯”工业设计大赛开赛,两年一次的“黄鹤杯”工业设计大赛目前已经在武汉举办四届,参赛作品从783件增加到3064件,增长近3倍。该赛事与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一赛一展”共同打造“工业设计名城”的靓丽名片。

    前不久,工信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名单,武汉市培育创建的湖北省诊疗设备工业设计研究院入围,成为湖北首批省级、国内诊疗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院整合武汉、深圳及河南等地研发制造企业、医疗服务机构资源,具备完善的研发试验条件和3D打印试生产条件,已服务湖北及北京、安徽等地多家生物医疗企业,推动一批技术成果从设计创新向落地实现转化。

    政府推广工业设计的目标坚定,企业推进工业设计的热情高涨,武汉市工业设计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武汉市已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9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0个;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设计创新能力在国内居前;烽火通信、高德红外、中旗生物等企业多次获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等知名设计奖。

    ■ 智能工厂遍地开花 工业设计全面赋能“武汉造”

    工业设计的不断创新,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市硚口区D+M工业设计小镇里,聚集着90余家工业设计类企业,小镇依托浪尖设计集团“全产业链设计创新”平台,为全国2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

    武汉一家医疗机构要做一款细胞处理系统,找到D+M工业设计小镇。经过半年设计研发,企业科技成果和创意转化成一份工业设计图纸,不仅获得一整套外观、结构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方案,还通过D+M工业设计小镇的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落地生产的制造工厂。据了解,这份工业设计图纸价值超百万元,且通过工业设计创新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目前企业样品已做出,已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家医疗机构的成功案例正是工业设计赋能武汉制造的完美典范。而这并非孤例,近年来,武汉市正在全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技改升级高质量发展,而工业设计作为引领服务型制造转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的“翘板”,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武汉,汽车、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多家大型企业专门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在研发端建立起设计创新优势,在生产端推进制造系统升级,在营销端拓展咨询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并优化了产业结构。华工科技近年来设计的新产品销售贡献率超过30%,以智能工厂总集成建设为主的工业设计服务收入占比30%;东风汽车技术中心设计研发的马赫混合动力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风设计研究院为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全过程咨询服务;武重集团工业设计年产出超过10亿元;盛隆电气的互联网智能中低压柜等“黄鹤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成功应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等重点工程。

    6月22日,国药中联包装线上,智能化设备正在自动检测,高架智能仓库正在发货。“通过智能化提取控制系统能稳定工艺参数、降低劳动负荷,通过智能化仓库和分拣系统可以按照订单进行5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分拣和配送,精准高效节省人工。”国药中联副总经理马骏介绍,经过多轮智能化改造,该公司的水蜜丸和颗粒剂生产效能已较原来水平提升3倍。

    同样的场景在武汉多个智能工厂上演:在延锋彼欧武汉工厂,工业机器人装在了近5米高的空中,使得智能工厂增加500多平方米的厂房空间;在伟巴斯特武汉工厂,18台搬运物料的AGV小车(仓储搬运机器人)不仅跑得快,而且稳,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行,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100多万元。

    “工业设计已成为推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国字号”工业设计博览会连续在汉举办的契机,武汉将持续推进工业设计深度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全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武汉制造迈向世界制造。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