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别让“求职者黑名单”毁了职业前程
据《中国青年报》8月30日报道,日前,一份由上海40多家中小微企业一起核对、草拟的“求职者黑名单”在上海的资产管理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中小微企业老板之间流传。被列入“黑名单”的人,有的利用企业不交社保和居家办公的漏洞,同时在多家企业任职领取多份工资;有的利用企业背景调查不完善,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
招聘和求职的双方,本来都应展现出足够诚意,遵规守矩、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被列入“黑名单”的求职者,却利用中小微企业招聘机制的漏洞,以虚构身份、编造谎言、虚意承诺、经历造假等手段入职,其行为违法悖德。
一些求职者利用公司存在的对员工入职核实不仔细、未按规定严格缴纳社保等问题,抓住小微企业考勤不细等漏洞骗领薪水。而从法律追责的角度分析,其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程度相对于刑事诈骗要求的程度又相对较低,导致受骗企业诉讼立案难,自身维权因管理不合规而受限。不过,耍了小聪明的求职者却难脱短视的反噬,到头来可能落得个形象受损、信用被“黑”、损人不利己的结局。
诚实守信是人生的第二身份证,恶意求职让一些求职者留下了虚伪、爽约、失信、行骗的负面印记,很可能会给今后的人生之路留下阴影。别小瞧了这份仅流传于部分中小微企业的“求职者黑名单”,在信息发达、出圈寻常的当下,其负效应不难被扩散。不诚信可能会让一些求职者付出相应代价。
避免求职者与企业两败俱伤,寄望于求职者的洁身自爱和诚信自律,同时也需要企业用工符合法律法规、招聘考核机制更加完善;相关部门对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各种作假行骗行为,也要从严监管、依法惩戒。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警惕!恶意文件窃取公民信息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