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监测 >发现武汉”诚“市之美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为践行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着力在基层第一线倾听呼声、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6月以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行动计划,出台降低用地成本措施,创新“四个一”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责任规划师进社区试点工作,多措并举改进不动产登记服务,从点、线、面多层次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 全局部署
制定专项行动,包联企业责任到人
今年6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到《中共武汉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后,迅速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职责,制定目标清晰、路径明晰的“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方案。
为保障工作落实落细,该局分别制定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行动方案、落实相关政策制度见底见效行动方案、助力平安综治联系点建设行动方案、帮助基层解困提能行动方案、党员下沉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行动方案、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等6个专项行动方案。
活动推进过程中,该局每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都包联1家-2家企业,建立包联服务责任分工表和包联服务“三张清单”,帮助企业和相关市场主体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主动作为,在本局范围内自行梳理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发现的困难市场主体,一并纳入包联范围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响应社区需求,结合文明创建、政策宣传等,联合开展了宪法日等主题宣传和“不动产登记进社区”等专项活动;针对社区老旧脏乱等问题,组织“规划师进社区”参与铁桥新家园惠民工程建设,协助小区制定规划。
全局系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各专项行动方案的部署,全方位下沉一线,掀起“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热潮。
■ 顶层设计
稳增长,出台二十条举措降低用地成本
“沉下去、求实效、长立制”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三项要求。今年7月,针对市场主体面临的突出问题,该局出台《关于印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助力稳增长实施方案》,明确20条助力企业纾困具体措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力度,助力企业用地降成本、增效益。
二十条助力措施包括降低部分土地出让起始价标准,首次启动“云拍卖预公告”形式公开供地,允许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推行产业用地租让结合、降低年期租让,鼓励“标准地”出让等,同时明确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路径。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对企业产生广泛影响。以首次采用的“云拍卖预公告”形式为例,对于用地意向人的合理化建议,出让人根据采纳意见优化完善出让方案,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促进市场供需相匹配,提高土地交易效率,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希望通过制度化建设,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此外,局领导班子已和4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推进协调一线调研、局领导重点包联、针对性开展帮扶等工作,就是为了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为下一步制定更多企业纾困解难的相关措施打下基础。
■ 机制创新
“四个一”优化营商环境
机制创新是为民众所想,为企业纾困的制度性建设。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完善 “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审批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在全国同类城市以及行业内有影响特色的做法。
实施审批“大集中”,构建用地规划“一条龙”审批系统,研发智能审批辅助工具,推出“承诺可开工”多证同发、“一次测绘”“一次权调”、带方案挂牌等制度创新,塑造审批服务改革亮点品牌。
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新型工业用地(M0)制度,开展“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和“多图联审”,强化用地条件业务协同,推行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制、联合验收,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优化“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窗通办”“跨市通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行“互联网+监管”,健全建设项目节点监管模式,提高违法建设处罚标准,开展承诺制审批项目“双随机一公开”抽检,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监督管理全闭环。
该局承诺办理时限压减82%,申请材料压减63%,平均跑动次数0.13次,助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到45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该局对市域范围内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等,实行“包保服务”,形成主动服务、会商决策、帮办代办等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化解项目落地过程中在自然资源和规划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落实落细审批服务,实施重点项目“消号式”管理,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入使用。
■ 共同缔造
责任规划师深入社区关注居民需求
“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一线察民情”是我市“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要求。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响应,联合江汉区政府启动武汉市责任规划师试点工作,层层招募遴选和培训后,一批来自各专业背景、热心社区规划营造的责任规划师,进入江汉区的6个社区,了解群众呼声,助力社区品质提升。
“接地气”的规划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马场角街区,责任规划师王琪团队入驻后了解到,在街区中心有一株承载着居民情感和记忆的大构树,因道路排水工程的需要,而大构树又非古树名木,按惯例会被移除。规划师们为了留住这份乡愁,听取居民建议,反复找多个部门协调沟通,终于将原先规划的双向四车道调整为双向三车道,为大构树留出栖身之所。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在不断上演。责任规划师们以街区小微空间为切入点,通过策划案筛选、团队培训、众规设计、多方评审、落地实施等若干阶段,孵化形成“规划引领、市区联动、多方参与、居民共建”的小微空间更新实施新模式。他们利用自身资源同时又关注社区,通过完整的培训体系,进行社区规划实践。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纲领性规划,责任规划师的加入进一步调动了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他们深入社区调研寻根问诊,担任“翻译”将市民抽象模糊的诉求转换为具象的规划目标,并结合管理部门要求推动实施,真正让市民看见需求被实现,从而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未来,该局和江汉区人民政府将继续开展公共空间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