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中山公园人工湖里的蓝藻不见了

发布时间: 2022-11-21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20608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嘉 通讯员柳娜 朱奕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近日,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学生发现中山公园的人工湖里,曾经布满浅滩的蓝藻消失不见了。他们走进中山公园开展研学,采访公园相关负责人,不仅弄清了蓝藻消失的原因,了解水质治理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保护湿地的理解。

    “武汉中山公园前区人工湖布满蓝藻的湖面几近干涸……”这是十二中的同学们看到的一则新闻,报道的时间是2017年9月。

    现在,中山公园湖里的蓝藻还在吗?同学们一起来到公园,发现湖面的蓝藻不见了,湖水清澈见底。从湖面观察,可见鱼儿在茂盛的沉水植物中游弋。同学们找到学校的生物老师朱曦,向她请教蓝藻相关知识。朱曦告诉大家,蓝藻不是“藻”,它是“蓝细菌”,“被叫做藻类的大部分生物往往都是真核生物,而蓝藻不同于其他被称为藻类的低等植物,正如它的拉丁学名直译的‘蓝细菌’,它其实是一类与细菌更为接近的原核生物。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也将蓝藻更名为‘蓝细菌’。”

    朱曦介绍,当蓝细菌爆发形成绿潮,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面,水底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细菌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不仅会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原来蓝细菌的爆发有这么多危害呀,那中山公园湖水里的蓝细菌,是通过怎样的治理而消失了呢?”为此,同学们拨通了中山公园官网上的电话,向公园的管理人员提出了疑问。中山公园园林园容部副部长吴晞在电话中告诉同学们,公园采用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并邀请大家再来公园实地看看。

    随后,吴晞和负责公园水环境治理的宁波水伊玛公司项目经理柯小强在中山公园大门口等到了前来公园看看的同学们,他们领着同学们走访了公园里的许多水景。

    “随着中山公园水质生态修复二期项目的全面完成,这里的水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在岸上就能够清楚地看到水中水草浮动、鱼儿自在游荡。”吴晞领着同学们来到一处“水下森林”,告诉大家:“正如在家里养鱼,养鱼要先养水,养水后还要净水,这样慢慢形成生物链,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难怪我爸爸在家里养的鱼总是活不了多久,原来是鱼缸里的水环境出了问题。”在一旁的石济恺同学感慨地说。

    据悉,这批在公园里研学的孩子都来自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光影”根与芽小组,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将兴趣发展为自然研学和课题研究。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