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大武汉”要立大志有大格局

发布时间: 2023-01-16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10285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武汉,为湖北武汉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省委明确要求武汉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

    “武汉不仅是湖北的武汉,更是中国的武汉。”“‘大武汉’要立大志、有大格局。”……

    湖北省两会会场内外,武汉党员干部群众表示,我们要时刻不忘“武汉不仅是湖北的武汉,更是中国的武汉”,自觉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自身发展,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武汉不仅是湖北的武汉,更是中国的武汉

    “争取在春节前完成设备安装测试,来年就能第一时间进行客户验证。”1月15日早上8时,华工科技激光精密微纳加工事业群软件工程师们已套上无尘工装,开始工作。这款用于集成电路晶圆切割的设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考察时,曾走进华工激光。时隔半年,回想起当时情景,华工激光副总经理、精密系统事业群总经理王建刚说:“总书记叮嘱我们,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坚定了我们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切实担起激光工业基础装备领域‘国家队’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向总书记作答。”

    目前,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在武汉叠加。去年,武汉先后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看武汉,“武汉气场”热气腾腾。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和湖北省赋予武汉的重大使命。“武昌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辖区内有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25所高校院所,具有抓创新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省人大代表,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礼奎说,武昌区将立足资源优势,聚焦科技创新策源、数字经济突破,加快实施“黄鹤楼星空计划”,着力推动“一谷一廊多带”数字科创产业空间布局,围绕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规划建设中科·武大智谷,依托武昌滨江商务区在建和已建成商务楼宇着力打造数字滨江走廊,“一校一特色”推进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加快把武昌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实现规模总量跨越式提升、发展质量实质性跃升,在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全市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上周,湖北洪山实验室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洪山区,一批代表世界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此策源。“众多国家战略机遇在武汉叠加。省委要求武汉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武汉正在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底气。”省人大代表,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严中兴表示,服务武汉具有全国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洪山区正全力支持湖北洪山实验室等建设,着力突破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从0到1”原创性突破,建设“武汉·中国种都”。“洪山区将加快武大、华科大、理工大等环大学创新楼宇、特色街区建设,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积极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等战略。以洪山区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产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契机,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GDP贡献度,立志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地。”

    省政协委员、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富裕注意到,2022年武汉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已接近2万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担当,历史已经把武汉推上了新的起跑线。武汉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

    周富裕表示,武汉这座城市一直有着“敢为人先”的闯劲,打造了“天下第一街”——汉正街,聘请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如今,英雄的城市要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武汉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一直承担着重要的国家使命。步入新时代,武汉理所当然应不辱使命,担当起湖北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在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新作为,以一域争先为全局增彩。”

    ■ 发挥“两个优势”,由沿海开放“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

    “呜、呜、呜——”1月15日中午,随着风笛一声长鸣,编组55辆,满载电子产品、衣服鞋帽、日用品等物资的75010次列车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安全开出,在武汉2023年首场降雪的见证下,经汉丹线、京广线运行,由满洲里出境,驶往俄罗斯别雷拉斯特。

    据介绍,中欧班列(武汉)自今年以来,编组由原来的50辆,增加到55辆,载重量为3000吨,单列增加10%的运量。截至目前,2023年新年伊始共计开行30列,实现新年“开门红”。

    吴家山站货运负责人刘宏涛介绍,今年以来,武汉及周边大批企业出国“抢单”,中欧班列则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承载工具。

    越来越密集和常态化运行的中欧班列,见证着武汉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武汉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向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加速转化。而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沿着一路向东的光谷科创大走廊,一大批创新企业、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机构和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人才加速涌入,推动武汉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武汉一定能够发挥好‘两个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大武汉要当先锋、打头阵,要有大格局、大担当!”会场内外党员干部群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对武汉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高质量发展要一路向前,就必须注重发挥科教优势”,省政协委员、武汉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冯育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武汉高校众多,学科建设水平在中部位居首位,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应当充分认识到武汉在全国的科教优势地位,要用好人才、用好优势,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能力,并落实在创新发展上。

    科教人才优势,只有实实在在助力产业、经济发展,才是真正显著且现实的优势。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看来,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正需要更强大的人才支撑,武汉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创新城市,必须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创新,从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到综合实力强,都需要更好地用好科教人才优势。

    冯育强也一直关注着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问题。他说,武汉作为具有丰富高校资源的城市,应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激发城市活力。今后,高校、企业和政府可继续加强紧密合作,精准搭建服务平台,密切配合、共同缔造,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水平,“政府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教师也要增加对行业、企业的了解。只有多方努力,才能推动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共同绘就创业、就业美好蓝图”。

    “在全省发展中,武汉要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人大代表,中国宝武武汉总部总代表、武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忠明提到,武汉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让大家充满底气和信心。

    周忠明相信,进入新时代,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打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主引擎,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必将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湖北省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作为加速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更应当要立大志、有大格局。不能只顾好自己的发展,而是要着眼全省、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全球的发展。”吴传清认为,近代以来,武汉就有过“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高光时刻,武船、武重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奠定了武汉的工业基础。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武汉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周忠明则表示,武汉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更要不断增强本领能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坚持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立大志,要求我们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周忠明说,武汉要坚定坚决扛起主力军之责,立足武汉大市场、“大码头”“大商都”,抓住发展机遇,发扬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抓经济、攻项目、谋发展。

    ■ 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挺起经济重要增长极

    1月15日,虽然年关将至,但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库,仍一片繁忙,销售员们正忙着向全国各地发货。

    爱民制药是一家集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名字里带着“武汉”,但实则位于鄂州葛店开发区。

    “随着武汉新城启动建设,我们和武汉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湖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鄂州市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爱民制药总工程师柳骏说,武汉新城将使光谷和葛店、华容一体化发展,光谷的科技和葛店、华容的土地资源可以优势互补,光谷生物城的产业溢出,必将带动鄂州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

    “鄂州花湖机场辐射全国畅达全球,可吸引一批跨国药企来保税区设仓。湖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必将迎来大跨越。”看未来,柳骏信心满满。

    武汉都市圈承担的重任,是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建设成为人口规模超3000万、GDP超6万亿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武汉新城是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主引擎。从这个角度来讲,武汉新城是武汉都市圈‘核心中的核心’,对武汉都市圈打造重要增长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邹薇表示。

    邹薇指出,武汉新城集中了非常重要的山水相连、产业相连的区块,通过符合经济原则的重新规划,构建了一个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促互进的新发展格局。“光谷可以武汉新城建设为契机,利用新的空间架构,高水平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为打造世界光谷进一步增添动能。”

    邹薇认为,武汉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基础,务必发挥好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同时利用好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进一步形成高水平开放的新格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形成重要的战略地位。

    “武汉是湖北省内产业资源、龙头企业和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这种先天优势决定了武汉新城必然是武汉都市圈‘核心中的核心’,必然在武汉新城的建设和全省的发展中起到先锋引领作用。”省人大代表、风脉能源(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毅说。

    上海的发展带动了长三角区域,深圳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核心城市的高速发展必定会对其所在的区域产生深远的辐射、引领作用。叶毅表示,武汉都市圈的打造既是为武汉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赋予了历史使命。武汉不仅要自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要有担当和责任,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同发展。

    “武汉新城以其西靠武汉、东接鄂黄黄‘左右逢源’的区位,内含光谷世界级创新核心,有绝对优势条件成为武汉强核心向东裂变的重要节点,既可有效承接武汉产业、人口外溢,又可有效带动鄂黄黄的产业升级、城市功能提升。”武汉市规划编审中心副主任洪旗谈到,武汉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新城,进而带动武汉都市圈发展,使湖北在国家乃至世界层面更具有竞争力。

    她认为,武汉新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灵魂,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引资引智,加速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推进产业区域合作分工,加快构建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使自身成为中部地区的世界级“创新心脏”。

    “武汉新城要尽早与武汉、鄂黄黄实现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品质协同,通过促进一体化发展,实现核心城市、都市圈能级的提升。加快改革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政策等,以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吸引世界资本、世界级人才入驻。”洪旗表示。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吴曈 李玉莹 汪洋 刘晨玮 史强 汪文汉 高喜明 通讯员苏庆丰 张科 习少红

    统筹胡雪璇  刘睿彻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