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发布时间: 2023-03-16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9060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月29日,武汉“新春第一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召开,传递出武汉奋力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

一季度以来,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骨干企业“挂帅出征”攻克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留在武汉“大干一场”……

创新活力迸发、创新热潮涌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变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 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

2月20日,武汉光谷公布2023年大科学装置建设计划,一年内建成运行2个、开工建设3个、立项实施2个。在这3天前,该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上榜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参与建设,湖北省首个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初步设计,在北京顺利通过教育部评审。

这些“国之重器”,将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几乎是同期,光谷企业滨会生物溶瘤病毒产品OH2注射液首个纳入突破性治疗,OH2注射液实现了中国自主开发的溶瘤病毒获得FDA孤儿药认定。

国内首创心衰介入治疗器械——D-shant心房分流器,由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填补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在上个月完成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

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承载着“多模”“智能”“互联”等多重实验验证使命升空。过年期间“科研攻关不打烊”,在李德仁院士的指导下,团队成功打通了卫星与手机的双向链路,创新性地实现了与地面5G互联网集成。

走进东湖高新区东部的湖北东湖科学城工地,施工建设如火如荼。在科学城核心区——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一期项目主楼已建至8层,高低林立的塔吊有序吊送建材。

东湖科学城一批科创平台及创新项目稳步推进,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装置优化提升项目启动建设,五大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武汉创新的“硬核”力量正加速集聚。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武汉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批骨干企业“挂帅出征”攻克核心技术

为鼓励科技创新,武汉明确今年将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0万元。

揭榜就是受命,挂帅就要出征。3月3日,由航天网信揭榜的重大专项“基于大数据的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智能管控平台”项目在东西湖正式启动。航天网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方“强强联合”,成立创新联合体,攻关网络安全有关技术难题。

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武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答题人。

走进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一楼,记者看到,兰丁自主研发的智能宫颈癌筛查机器人正在取样、整理、归类,一刻不停。

据了解,兰丁已形成的智能扫描矩阵(CytoMatrix CM16A)搭载了众多黑科技,其智能机械臂内使用了多个高精度的一体关节轴,具有6个自由度,可在其行程空间内灵活变换各种姿态,灵活得像人类的手那样,牢牢地抓住样本玻片,自如地上片换片。

江苏白鹤滩输电工程中,首次应用的常规直流+柔性直流的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正是由中国信科光缆技术研发,该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武汉加速布局,同时,区域内产业集群正在扩大“生态圈”。目前,东风岚图汽车生产线已全面实现数字化生产;另一边,华工科技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化基地将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届时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年产能将达500万套。

在最近举行的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开门红”对接活动·汽车与光电子信息(都市圈)专场上,聚焦车与光的36个项目签约额超2亿元。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2023年,围绕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武汉制定一系列目标,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以上……

■ 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越来越多才俊决心在武汉“大干一场”

回到武汉刚一年,“95后”硕士王汝卓就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攻克下多传感器下舱外感知难题,并已获一项实用性专利。

“回到武汉开发智能驾驶新技术,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年,从深圳回到武汉,并加入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这一深耕智能的科技企业,成为一名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

王汝卓很早就知道极目智能的创立故事。2011年,极目智能就在武汉成立,成为国内该领域最早的一批智能驾驶科技创业公司。如今,该公司发展壮大,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为国内外30余家车企提供定制化智能驾驶方案。

公司创始人程建伟和自己一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抱着创新创业的热情,王汝卓被武汉在这一领域内的前沿布局和人才政策所吸引,决心在武汉“大干一场”,加速智能驾驶方案升级。

“90后”徐华生从深圳回来,参与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的氢能双极板焊接自动化产线;“90后”曹思洋返汉后进入企业,参与国内首台超薄玻璃微纳切割设备研发;“80后”程伟从海外归来,现担任华工激光副总工程师……

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与武汉“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光谷累计留下大学生55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300余名大学生投身光谷,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2023年,为更大力度聚集一批懂技术、懂产业的高端人才,武汉设立了1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用于核心团队在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创新创业等过程中面临的团队跟投、股权激励等现实需求,不断释放人才创新潜能。

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武汉正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