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
  • 站内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老牌药企持续升级改出“新配方”

发布时间: 2023-03-23 | 来源: 长江日报 | 访问量: 12627

去年上半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1.4%,增速高于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武汉持续加大引导制药企业推进工业技改的力度,马应龙、健民、国药中联、人福等老牌药厂持续升级“新产线”、改出“新配方”,再度拥抱春天。人福药业预计今年将实现20%至30%的增长,健民集团龙牡壮骨颗粒车间今年产值预计将同比增长32%。

在长江日报记者的调研采访中,多家在汉药企负责人表示,传统制造业一定要积极拥抱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工业技改若想追上未来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就一定要持续技改。

■ 从一条产线到更多产线,从一个厂区到多个厂区,武汉药厂工业技改“二期效应”显著

“建设智能工厂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福药业总经理唐维介绍,从打造样板生产线到样板车间,再到智能化工厂,逐步迭代,以注射用尿激酶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已迭代到第三代。

坐落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园的人福药业,主要进行神经—精神用药及人源蛋白产品全产业链产品的研制,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尿激酶、奥卡西平片、布洛芬混悬液等。从2021年至今,人福药业在数字化升级上的投入已逾5000万元,生产效率提高40%。

在武汉,工业技改已成为药企实现降本增效以及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期、三期……尝到了“甜头”的药企,不断加大技改投入。

去年年初,马应龙药业刚完成膏栓车间的智能化升级,软膏剂、栓剂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机器人灌装流水线传输,每分钟可生产180支软膏”。马应龙药业作为“武汉市首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入选企业被推介。企业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马应龙药业的工业技改还在继续,未来将从已改造的两条生产线扩展到更多生产线,从一个厂区复制到多个厂区。

在启瑞药业,一条智能化冻干粉针制剂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企业介绍,2018年以注射剂三车间为起点开启智能化改造,总体投资超2000万元,未来还将继续投入1200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

刚凭借“生产计划优化”“先进控制”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健民集团,龙牡壮骨颗粒生产车间的两条12列STICK二合一联动条包装生产线,实现了从投料、制粒、内外包、装箱等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企业制造中心总经理李丽娟介绍,龙牡壮骨颗粒产量从727吨增长到1300吨,日产能增长100%,产值突破8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74%,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4月,第三条生产线也将上线,预计产能还能提升30%。

■ 从药炉汤鼎捣药到提取配制工业化,百年药企技改机器代替人工“一把抓”

20日,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中联”)包装线上,智能化设备正在自动检测,高架智能仓库正在发货。这家企业由叶开泰、金同仁、刘有余堂、九芝堂等有百年历史的中医药字号联合组成。与我们想象的药材“一把抓”、中药手工熬等过程完全不同,目前,在国药中联,从道地药材加工、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混合、干法制粒到最后形成颗粒包装,全部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生产。

国药中联副总经理马骏介绍,工业技改已持续5年,通过智能化提取控制系统能稳定工艺参数、降低劳动负荷,通过智能化仓库和分拣系统可以按照订单进行5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分拣和配送。目前,水蜜丸和颗粒剂生产效能已较原来水平提升三倍。

相比于汽车制造等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产业,化药、中药等尤其是物料多样、工序复杂的中药产品生产大多依靠传统机械加工方式。质量是药品的底线,机器到底能不能代替人工“一把抓”? 记者发现,持续的工业技改验证传统制药企业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更能升级“新配方”。

传承四大药号之一“叶开泰”中医药文化沉淀的健民集团,有着近400年悠久历史,李丽娟介绍,企业通过SCP系统,搭建“生产计划编制与供产销协同”场景,充分保证工艺参数固化等,让信息化赋能智能化生产的全流程,保障产品质量。

在有着440年历史的马应龙药业集团,企业管理者打开企业工业智联平台“质量”界面介绍,痔疮膏、痔疮栓的冰片和炉甘石含量以“曲线图”形式动态显示,一旦相关成分含量低于标准限度,系统便会实时告警;在“工艺”界面,由灰色、绿色、红色、蓝色线条构成的“虚拟工厂”类似建筑设计图纸,配制系统罐体温度和液位等工艺参数清晰可见。

在生物药、化药等赛道,工业技改同样为品质保驾护航。通过技改,启瑞药业一改人工记录生产数据现状,实现了对产品及其质量的可追溯管理;人福药业增强了对全流程药品生产环节的把控,总经理唐维说,“无菌制剂都是直接进入人的血液系统,质量控制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切身感受到持续不断技改带来的好处”。

■ 从老牌药厂到新型医药服务商,工业技改赋能二次生长

跟着工业技改攀升的,除了产能的提升,还有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人福药业拳头产品注射用尿激酶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企业总经理唐维说,企业致力于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未来希望从智能化示范工厂升级为智能标杆工厂。

“改”通全身。通过工业技改,健民集团“计划调度—生产计划优化场景”建设完成后,实现了基于采购提前、安全库存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优化,成品库存周转天数下降了超45%,原材料库存降低30%,一举减少资金占用达300万元/年,增加了企业资金流动性。技改让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成为可能,这也增强了企业在医药市场大的变革背景下的快速响应能力。

“改”天地宽。马应龙生产中心总经理梁海伟介绍,基于工业技改后焕新的12个制造单元、32条产线3D动态和数字孪生技术,能实现设备管理人员远程监控设备动态。这为企业建立“基于5G+智慧中医的肛肠诊疗服务云平台”及数字化诊室奠定技术基础。马应龙现已开发3D人体解剖模型6000余个、3D肛肠病例及局部解剖模型80余个,VR数字化诊疗项目签约医院30余家,集团在深耕肛肠全产业链基础上不断强化集团新药研发数据支撑能力,不断“做强核心、做大边界、做深业态、做长基业”。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家药企入围武汉工业技改示范项目,也曾多次被武汉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现场推广会推介,通过技改,要让医药制造在新赛道上重焕生机,让传统生产工艺更可控甚至提升优化。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

©版权所有:信用武汉  |   意见建议  |   关于我们  |   网页纠错

主办: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武汉征信有限公司

网站访问量:  鄂ICP备19014536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3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