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花钱就能“学历提升”?当心被人“割韭菜”
“脉脉上有人推荐这家机构,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跑路了。”林庚(化名)本想花钱拿到全日制本科学历,没想到钱交了,机构却疑似跑路。林庚在社交平台上找到十几名经历相似的网友,组建了一个华瑞教育维权群,大家来自北京、山东、四川等地区,购买项目涉及高中升本科、非全日制本转全日制本、本升硕等,已支付的费用少则千元、多则近十万元。
常言道,没有不劳而获的教育,花钱就能“学历提升”,其实就是一个陷阱。现实生活中,类似“包过”“包毕业”“包获文凭”“轻松上名校,舒服拿文凭”的学历提升广告充斥各类社交平台,骗子正是利用受害者急于提升学历的心理,炮制了“非常诱人”的手法,挖坑等着他们往里跳,最后再来一次“割韭菜”。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靠花钱买学历文凭,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必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事实上,“学历提升”陷阱并非个案,警示案例也特别多,为什么还有人会上当,根子在于虚荣心作怪,幻想着不劳而获。2022年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提供“代报名”“代学”“替考”等违规托管服务。如此严厉的三令五申,竟然还有人掉入圈套,实属不该、教训深刻,值得警醒。
“学历提升”陷阱,不仅损害人民群众和高校的利益,影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声誉,更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如果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涉嫌构成诈骗罪。例如,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就宣判一起以办学历证书为名骗取钱财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被告人陈某某因犯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以“法”为名整治“学历提升”乱象,无疑是一剂“良药”。一方面有关监管部门要严查网络平台、自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信息,严厉查处、取缔进行违规经营的学历继续教育机构,挤压犯罪分子的空间,让更多家庭与孩子远离诈骗陷阱;另一方面,对于越来越隐蔽、花样繁多的“学历提升”骗局,公安机关要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才能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广大学子和求职者而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不劳而获提高学历的捷径,唯有辛勤付出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警惕!恶意文件窃取公民信息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