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征信记录能“修复”?警方提醒谨防诈骗
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安徽省合肥市的许先生慌了神,因担心曾经办理的网络贷款影响个人征信和家人,随即按照“客服”提示,将个人账户内的余额“清空”,并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却发现遭遇了诈骗。合肥警方提醒,打着“征信修复”“征信铲单”“征信洗白”等旗号,宣称可删除、修复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实际都是诈骗,市民须提高警惕。
近日,市民许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白条”的客服,表示许先生曾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有过借贷行为,现需要对其名下的贷款账户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不仅会对个人消费、出行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子女上学和就业。
许先生因经营业务需要,确实曾办理过网络贷款,一听会带来这么多不良影响,顿时紧张起来。这时,对方很“贴心”地介绍,只需要把与当时进行网贷的关联银行账户内的余额“清空”,并将资金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就能清理之前的贷款记录。许先生信以为真,在对方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入陷阱,连续多次将账户内的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陌生账户,随即发现钱款无法退回,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合肥警方介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俗称“征信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运行和维护,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依法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根据有关规定,信贷机构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除非确有错误、遗漏,否则不能更改、删除。
信用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对每一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关注自身信用记录,避免出现不良信息。警方提醒,打着“征信修复”“征信铲单”“征信洗白”等旗号,宣称可删除、修复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实际都是诈骗。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警惕!恶意文件窃取公民信息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