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京沪汉争创“自动驾驶第一城”
眼下,百度、小马自动驾驶项目正在扩张,宁德时代北京工厂已经开建。去年,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的京津冀定点供应链企业分别达到45家和70家——3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今年首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表示,这些都和北京的高级别自动驾驶项目密切相关。
自去年8月25日开始,在武汉,只需操作手机软件,就能打到自动驾驶汽车,接送乘客往返武汉经开区和天河机场;今年2月27日,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平稳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白沙洲大桥,实现我国自动驾驶的“万里长江第一跨”。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分两批确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1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简称“双智试点城市”);去年10月31日,两部委验收考核首批试点城市,武汉排名第二,与上海、北京共同入选优秀等级。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间,全国大约20个省市发布了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测试应用项目频繁落地,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各地争创“自动驾驶第一城”,产业发展机遇空前。
■北京:开通从机场到地铁站自动接驳应用场景
19日,殷勇介绍了北京自动驾驶试点的最新进展。
北京市从3年前开始率先采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具体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起点,当时划定了6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试点,逐步在600平方公里的区域推广,目前这个试点进入第三阶段。
长江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是交通智慧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可能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城市的治理方式。从城市管理角度,人们尤其关注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变化。过去几年,北京市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虽然现在的单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成本还比较高,距离安全可靠的商业化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
于是,北京打造了车路协同体系,通过路侧各种智能感知设备和云端调度系统,将各类数据反馈给自动驾驶单车,这样显著提升了单车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单车对自动驾驶能力的需求以及相关成本。
北京开通了从大兴机场到亦庄、从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到地铁站的自动接驳应用场景,启动了北京到天津港的自动驾驶货运试点,实现了无人驾驶的环卫车道路夜间清扫,无驾驶员的出租车也投入商业化运营。
通过路侧感知系统建设,对路口的车流量有了更好的感知。记者了解到,过去北京这些路口信号灯配时方式比较固定,就是红绿灯变化设置的间隔是比较固定的,现在在试验区,每个路口平均每天这种变化方式的设置,会根据道路车流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110次。以北京经开区160平方公里范围为例,去年在交通流量增加20%的基础上,车的通行速度提升了超过15%。这为通过交通信号灯调度优化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这些令人兴奋的实践结果,鼓舞着北京进一步深化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动。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将继续在这个领域上吸引更多的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完善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欢迎各类资本特别是长期资本,能够加大对这个领域的投入。
据悉,北京的探索也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像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机构企业都来交流研讨,北京愿意将北京的这些探索实践分享给大家,一道解决在城市管理、社会发展中面对的共同挑战。
■武汉:开放道路里程数和开放区域数是全国第一
近日,中铁大桥局集团副总工程师、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李兴华打了一辆百度萝卜快跑的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平稳驶过杨泗港长江大桥和白沙洲大桥。这是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首次上高架桥,实现我国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万里长江第一跨”。
据介绍,在高架这一典型场景下,无人车需要面临激进切车、匝道汇入、阻塞场景等一系列复杂挑战,最高时速达79千米,全程没有超速。乘车过程中,车内,主驾驶位置上无人操作,车外的桥面上,车流如织。匝道汇入时,车辆平稳运行。
在自动驾驶领域,武汉开创了多项全国第一:是国内第一个发放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
点牌照的城市。截至去年底,武汉已向东风悦享、百度萝卜运力等19家企业发放各类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1581张,常态化测试和运营的智能网联车辆达387辆,发放牌照、常态化测试和运营车辆数量、累计出行服务订单量,均为全国最多。
武汉开放道路里程数和开放区域数也是全国第一。先后分9批开放了1277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路段,全市开放测试道路单向总里程突破3378.73公里,分布在12个行政区和功能区,还先后实现了“全国首次跨区通行”“跨江通行”等多个创新突破。
目前,武汉已经建成106公里智能网联道路,还打造了全国首个车城网平台,与交管部门实现数据互通,接入武汉自动驾驶车辆、社会车辆以及武汉经开区全域智能公交车等实时数据,还将整座城市的环境信息、停车场信息、信号灯数据实时推送给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车城互联。武汉还牵头了国家车城网国标的编制工作。
目前,湖北省在“双智”领域已初步形成相关产业生态,拥有3000余家企业和十余所高校院所。其中武汉经开区聚集东风公司、亿咖通、芯擎科技、东软睿驰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联合创新实验室和国家级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195家企业组成“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逐步形成。
武汉经开区总经济师曾公开表示,武汉经开区积极对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重大战略布局,“双智”引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综合服务能力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多个城市的自动驾驶都在紧锣密鼓落地中
去年10月,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介绍,上海形成丰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场景,累计开放926条、1800公里道路。其中嘉定区在上海率先启动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超过700辆自动驾驶车上路运营。
据了解,上海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2025年上海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广州在自动驾驶布局上稳扎稳打,也拿下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多项第一;而深圳则更加激进,国内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5000家,其中五分之一在深圳,深圳正形成一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几乎覆盖了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全产业链。在深圳港,投入了数十台无人加强集装箱卡车,打造了全球首个5G+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
2022年,深圳发布了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此后一年间,深圳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运营车辆一年来增长170%。深圳还加速打造智慧环节示范应用标杆城市,确保每个街道开展至少1个无人智能清扫应用场景试点。
在长沙,建立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这是国内首个全无人24小时不间断封闭测试场。在长沙街头,还率先开展主驾无安全员的车辆测试。
3月15—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在北京举行,百度副总裁王云鹏说,过去的一年,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深圳等国内很多城市,都快速扩展智能网联示范区的范围,已经从区向城迈越,智能网联已经进入到城市级的示范应用新阶段。
他以武汉为例:辐射的面积已经达到3000平方公里,触达的人口超过了770万人,可以7×24小时运行,现在在武汉,我们每天的全无人运营(车内没有安全员)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服务的单量占武汉每天网约车单量超过1%,这个数据还在快速增长。当我们看到几百辆萝卜快跑无人车在武汉的各区之间来回穿梭、日夜不停的时候,我们才刚刚看到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化运营的曙光。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彭军在论坛上说,2024年以来,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将全面提速。期望今年让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进入“二环时代”,自动驾驶卡车货运进入“跨省时代”。
记者在19日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正在谋划更大范围的建设,把平原、新城等集中连片区域都联通起来,这些推广应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大兴机场开通的自动接驳服务,为夜间到来的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无人环卫车夜间清扫可以风雨无阻、不怕疲劳、不打瞌睡;无人出租车为乘客提供了更好的隐私空间,有的乘客在乘车途中安排开会……
■各城市自动驾驶试点最新进展
最近一年间,全国大约20个省市发布了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测试应用项目频繁落地
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
□北京
深耕车路协同技术
北京市从3年前开始率先采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通过路侧各种智能感知设备和云端调度系统,将各类数据反馈给自动驾驶单车,显著提升了单车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单车对自动驾驶能力的需求以及相关成本
通过路侧感知系统建设,每个路口会根据道路车流情况动态调整110次红绿灯配时方式,缓解城市拥堵
北京开通了从大兴机场到亦庄、从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到地铁站的自动接驳应用场景,启动了北京到天津港的自动驾驶货运试点,实现了无人驾驶的环卫车道路夜间清扫,无驾驶员的出租车也投入商业化运营
□长沙
建立国内首个全无人
24小时不间断封闭测试场
在长沙,建立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这是国内首个全无人24小时不间断封闭测试场。在长沙街头,还率先开展主驾无安全员的车辆测试
□武汉
2023年首批“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武汉排名第二
与上海、北京共同入选优秀等级
武汉开创多项全国第一
武汉是国内第一个发放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牌照的城市,截至去年底,武汉已向19家企业发放各类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1581张,常态化测试和运营的智能网联车辆达387辆,发放牌照、常态化测试和运营车辆数量、累计出行服务订单量,均为全国最多
武汉开放道路里程数和开放区域数也是全国第一,先后分9批开放了1277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路段,全市开放测试道路单向总里程突破3378.73公里,分布在12个行政区和功能区,还先后实现了“全国首次跨区通行”“跨江通行”等多个创新突破
目前,武汉已经建成106公里智能网联道路,还打造了全国首个车城网平台,与交管部门实现数据互通,接入武汉自动驾驶车辆、社会车辆以及武汉经开区全域智能公交车等实时数据,还将整座城市的环境信息、停车场信息、信号灯数据实时推送给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车城互联
武汉还牵头了国家车城网国标的编制工作
□上海
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场景丰富
上海形成丰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场景,累计开放926条、1800公里道路。其中嘉定区在上海率先启动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超过700辆自动驾驶车上路运营
据了解,上海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2025年上海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深圳
国内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五分之一在深圳
国内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5000家,其中五分之一在深圳。深圳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运营车辆一年来增长170%,打造了全球首个5G+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深圳还加速打造智慧环节示范应用标杆城市,确保每个街道开展至少1个无人智能清扫应用场景试点。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当心兼职陷阱!青海互助一女子被骗9...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