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岂容“鬼秤”继续“捣鬼”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多地市场,有一些无良商家在秤上做手脚,致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缺斤短两。坊间把这种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偏差的电子秤称为“鬼秤”。
现实中,“鬼秤”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某美食博主就曾前往多地“打假”,拍摄并发布了不少揭露商户“缺斤少两”的视频——通过输入“作弊码”调节档位、改变计量基数等一系列操作,“鬼秤”便可以“自由”定量。此外,电子秤遥控器可以远程操控称重模式,隐蔽性更强。如此狡猾地作假,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
明知违法,为何“鬼秤”依然层出不穷,甚至技术还不断“升级”?对不良商户来说,改装“鬼秤”成本低,但收益却是巨大的。同时,一键重启、远程恢复等技术“后手”,很容易让其产生侥幸心理,觉得即便被察觉到异常,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转“危”为安。至于“鬼秤”背后的产业链,利润可能更大。一台改装的电子秤,售价可达正常的1.5倍,涉及遥控的,价格则更高。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见钱眼开、知法犯法。
严打“鬼秤”还需“铁拳”出击。在当前的处罚基础上,不妨继续强化信用约束、加强失信惩戒,让不良商户“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此外,还可以在市场等场地放置准秤,为消费者提供对比,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形成监管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警惕!恶意文件窃取公民信息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