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快递单岂能成虚假广告温床
近日,相关媒体调查发现,快递单、取件码上常常印有“领奖”的广告,可扫码领奖时却发现,充值话费可能变成无法立即使用的话费券,也可能需要下载某APP才能使用;抽到白酒,还得付几百块钱运费……(6月18日《新京报》)
快递面单、取件码上的广告由来已久,套路“拉满”。简短的几个大字,就营造出“大奖”极易获得的假象。实际上呢?千篇一律的话术是为了引诱消费者扫码关注,达到平台引流、跳转链接、注册会员、诱导消费等目的。更有甚者,有的虚假广告还涉嫌电信诈骗、非法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等,“危险系数”不小。事实上,对于这种套路,“久经考验”的消费者未必会“中招”。有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广告的扫码率其实只有千分之三。但再小的比例也得看基数,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体量更是庞大,这也意味着小广告的“伤害值”并不小。
谁来管?怎样才能管到位。有律师给出建议,“快递公司相当于广告的发布者,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的审核义务,或者对于虚假广告视而不见,不予禁止,需要跟广告主一起承担连带责任”。此言不假,虽然快递面单的打印来源较为复杂,但并非“无迹可寻”,快递公司、电商平台都是相关责任方,只要找准突破口和“帮凶”,再顺藤摸瓜,何愁揪不出快递广告背后的责任人?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警惕!恶意文件窃取公民信息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