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驾校“学时造假”,监管不可“坐等”举报
“学时都是刷的,科目三都是靠4小时的练车时间速成的,这样学完上路不是增加道路隐患吗?”近日,来自深圳的梁先生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他报了深圳某驾校的驾考服务,没想到科目二和科目三都被教练要求坐在空车上对着摄像头刷学时,“每15分钟看一下摄像头,偶尔挪一下车,不让发动车辆,也不让练车”。梁先生称,考前教练只带他练习了4个小时的车,如果想增加练习时间,需要另外支付300元/小时的模拟费。(7月23日《澎湃新闻》)
驾校“学时造假”,不但侵害了学员的合法权益,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由“学时造假”培养出的驾驶员,不知会增添多少“马路杀手”,直接危及公共安全。面对这一尤为严峻的问题,监管部门不应坐待举报,而应积极行动、强化监管,以保障驾校培训质量。
驾校“学时造假”已然相当放肆。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联系了多家深圳驾校,均得到需空坐在车上“刷学时”的回复,有的驾校还表示能够缴纳200元“代刷”,即录制学员练习车辆的视频上传至机器。甚至还有驾校推出了“外地班”,声言“外地班”监管较为宽松,能够“代刷学时”。
无论是新版《考试大纲》的规定,还是广东省的相关规定,都是相当清晰明了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驾校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运用得过于纯熟了。就算有惩处的事例,例如,珠海市、重庆市、昆山市等地均曾有驾校因“学时造假”被警方立案调查,然而,当“学时造假”成为当地行业潜规则时,立案调查已无法起到震慑作用了。
驾校“学时造假”屡禁不绝,一方面,部分驾校受利益驱使,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冒险行事,采取各种手段造假;另一方面,监管存在被动式“监管”,坐等举报,甚至不举报就不查处。当监管始终处于“懒散”状态,驾校“学时造假”便泛滥了。
要解决驾校“学时造假”的问题,监管部门不能再坐待举报,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首先对驾校“学时造假”持零容忍态度,唯有如此,才有打击的力度;其次,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察觉异常情况;再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惩处力度。不仅要对驾校实施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要对被举报过的驾校进行重点监管;最后,要激发学员举报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维权意识。
道路交通安全关联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决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驾校“学时造假”危害深重,监管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积极作为,不能坐待举报。要有效遏制“学时造假”现象,保障驾培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实行地方融...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加强地方融...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