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用动态 >风险提示
立法遏制“幽灵外卖”势在必行
日前,央视新闻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用假地址、假照片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店铺。其中,在两家外卖平台上,使用“京门楼”的地址和证照开设的外卖店铺竟有40多家!
你点过多少“幽灵外卖”?对于广大外卖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灵魂拷问,因为点外卖多数时候就是一个“双盲试验”,消费者与经营者互不知情。除非曾亲临实体店,否则,食客仅从外卖平台获得的店铺证照、图片、销量、评分等信息下单,“踩坑率”还是蛮高的。去年,央广网记者曾采访一位外卖骑手,当被问及外卖卫生情况时,该骑手表示“一言难尽,反正我是不会点的”。
一个人偶尔吃一顿“幽灵外卖”的食品,没啥大不了,但如果他经常吃,安全问题就可能积少成多;当数亿人都在吃——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5亿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小问题乘以大基数,就有可能演变成为“食安黑洞”。如何让经营者更加用心、消费者更加放心、监管者更加省心,从而实现多方共赢,这是摆在监管部门、外卖平台、外卖店铺经营者面前一个无可回避的大问题。
面对外卖行业持续火爆、潜藏问题不断涌现,2018年开始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这一行业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的原则、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食品安全监测的部门等。实施6年多,成效几何?从效果倒推,愿景与现实之间还有不小距离。
首先是执行效率,许多旨在防范“幽灵外卖”滋生的条款,如平台必须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真实可信,存在执行不到位问题;其次是规章效力,“幽灵外卖”大行其道,其中与部门规章地位不高、刚性不足不无干系。鉴于行业体量越来越大,维护食品安全任务越来越艰巨,外卖行业监管务必“提档升级”,通过专门立法,实现全链条、全方位监督制约。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毕业生,小心这几类求职陷阱!
实时热点 日赚万金“馅饼”背后,必然是个巨大...
实时热点 武汉工人有力量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深化国内贸...
实时热点 警惕!恶意文件窃取公民信息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夯实国内贸...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