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武汉新闻
大学生志愿者连续19年教防溺水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发现有人溺水后该怎么做”……7月11日,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来到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向社区孩子们传授防溺水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
在“我是小小急救员”课堂上,志愿者系统传授安全知识:从如何识别池塘、深沟等危险水域到熟记中小学生“六不准”,从溺水后的自救技巧和科学施救方法到心肺复苏的完整操作流程……
围绕“爱生命防溺水,中小学生牢记‘六不准’”,志愿者展开教学: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看到有人溺水,大家应该怎么办?”在互动环节,志愿者提出问题,孩子们踊跃抢答,有人说“喊人帮忙”,有人说“找救生圈”……志愿者总结:发现有人溺水,未成年人不能贸然下水施救,而应向附近的成年人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向急救人员说明落水人数、地点等信息。
志愿者对孩子们说,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根据其状态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如果溺水者有意识,要做好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溺水者无意识但呼吸平稳,应将其翻转为侧卧位,清除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做好保暖;如果溺水者无意识、无呼吸,脉搏微弱或消失,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现场,志愿者们还让孩子们分别组队进行心肺复苏模拟练习:找准胸骨中下段的按压部位,通过音乐辅助,掌握100至120次/分钟的按压频率。志愿者同时向孩子们讲解人工呼吸时的气道开放技巧,反复示范,逐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孩子们化身“小小急救员”,在玩偶与人体模型上模仿、练习,力求动作规范。
在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每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急救员,一人扮演患者,在志愿者和“玩偶助理”的帮助下,依次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清创、热射病防护等操作,课堂氛围持续升温。参与者小轩说:“这次活动真有意思,我也学会了急救技能。”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安昊介绍,协会目前有48名志愿者,分别来自基础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今年是该协会“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开展的第19年,每月开展活动一至两次。每逢寒暑假,该协会组织实践队和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特长,走进武汉多个社区开展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在家门口开设防溺水课堂,把安全的种子撒进孩子们心里。”
文章搜索
实时热点 关于推广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实行地方融...
实时热点 【信用知识百问百答】如何加强地方融...
实时热点 “这是有温度的就医快速通道”
实时热点 天降白酒大单?小心背后陷阱!
实时热点 一张上门需求“热力图”服务119万...
实时热点 崇仁路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实时热点 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天上掉的馅饼...
实时热点 马旭获评道德模范,坚守初心使命,无...
实时热点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优化信贷营商...